刚开始,我对专利没什么兴趣,觉得那些拿着专利到处转让的发明人是异想天开,甚至认为中国专利是没有用的。但是,自从看到一个浙江的发明人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大的成功后改变了想法。虽然,那个浙江的发明人专利很简单,个人技术也平平,但他还是得到了几百万元的专利转让费——这可能就是知识产权所产生的效果。 我第一次申请专利时,文件是自己写的。这倒不是为了节省代理费,主要是担心自己的技术有可能泄密。我的第一个专利申请文件足足写了一个多月,草稿就有三万多字,经反复修改、增删,定稿后一千多字。刚开始,我以为申请专利还要做发明机的,为了加快样机的制造,我还选择了江苏一家业务不足的工厂,并向老板支付了“加急”费,前前后后花了六万多元。这还是小事,由于试制样机时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原先申请的专利已不能保护新发展出来的技术——只好重新再申请新的专利;然而,新发展出来的技术却已经公开而丧失了新颖性。 通过这次教训,我觉得专利申请文件要有前瞻性,并且要特别注意技术方案和权利要求的关系,实施方式的支持力度要大。我认真研究了几本专利教材后发现,撰写专利申请文件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要写好专利文件除了有精深的专利知识之外,还要精通技术和具备强大的发明能力。我后来坚持自己撰写专利申请文件的原因是,认为只有发明人自己才更有可能写出接近完美的专利申请文件。但是,要写出高水平的专利申请文件,要用很多年时间研究专利理论,还要有大量的撰写实践,仅知道一般的文件撰写方法是远远不够的;矛盾的是,一般的发明人似乎没这个必要。 我写第二个专利文件时速度快了一半,撰写技法也略有点熟,技术方案的描述准确多了,而且还知道了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别用法和重要性,差错明显减少。奋战半个月,第二项专利的申请文件完成。但是,当我把文件送到专利局后,突然又发现了文件中的漏洞,只好重新来过,反复折腾六七次后才搞定。因第一项专利来得容易,我一口气申请了一百多项专利,当我发现这是个大错误时立即将那些尚未公开的专利全部撤回,那些保护不严密的专利除了无偿向社会提供技术之外没任何好处,而且还有副作用——影响了自己和他人今后的专利授权。当时,我因此而错付、白付的专利申请费有一万多元。 我的第一项专利授权时,兴奋异常,尤其是收到一些专利中介机构发来的贺信时,那些醉人的甜言蜜语让我如入云里雾里,接下来到处支付各种费用,坐等专利权换来一个大金娃娃。半年后,我想起了一枕黄粱的故事。 守株待兔的结果已经知道。于是,我开始四面出击。 我怀着美好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拿着发明样机带上专利证书和技术图纸,为推销自己的专利走访了很多公司,接触了不少公司领导和第一线的技术人员,仅花掉的路费就有二万多元。虽然,直接上门推销专利很辛苦,费用也高,但这可能是最有效的办法,我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生产第一线的很多细节技术,尤其是产品制造上的一些具体问题,还知道了一些企业人对开发新产品的态度和经营思路,让我从最幼稚的状态中走了出来。后来我才知道,由于我的专利有明显缺陷,他人无须花钱就能免费使用。然而,我还蒙在鼓里,当时的一些企业人只是对我说,“专利没什么用的”;后来,有几家企业与我合作。其实,他们只是看中我的技术而不是专利。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差不多每天都要研究专利,时间长了便熟能生巧,不但能轻松看出他人文件中的错误,而且撰写文件又快又准确,我为很多企业和个人完成过有难度的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由于我能快速捕捉到发明点,在这些年里又检索了大量的专利文件,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不但丰富了发明灵感,而且让我对文件撰写技法的研究更深入。 转眼间,八、九年过去了。每当我看到一些初涉专利的发明人,尤其是看到那些对专利一知半解的发明人很自信时感慨万分。有个中国发明人的一项技术非常好,还获得了专利,但我检索专利时却发现日本一家著名公司已经在使用这项技术,并且获得了专利权。虽然,我们中国的那个发明人技术很有价值,并且专利申请在前。但是,他的专利文件漏洞很明显,权利要求中不但含有附加技术,还漏掉了发明所必须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更是错误叠出,实施方式也不具体。所以,这项专利技术被日本公司轻松突破。 这样的遗憾是很多的,我在专利局也经常看到。由于发明人对陌生人是很警惕的,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些发明人向专利局递交有明显漏洞的专利申请文件,这样的专利命运是可想而知的。太多的无奈和遗憾使我产生了建网站的想法。2000年时,我建了本站,致力于宣传技术创业和强调专利申请文件质量的重要性,有些问题甚至直言相告。几年下来,我觉得,只有那些很具体的东西才会对发明人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