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市城乡规划工作坚持高起点规划,分阶段实施,多角度宣传,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管理模式;不断优化城镇发展布局,推进了资阳、简阳两座大城市和安岳、乐至、龙简新城、三岔四个中等城市以及资阳城东新区、安岳龙台发展区、乐至童家发展区、简阳两湖一山4个发展新区和一批重点镇规划编制,突出打造以资阳区域中心大城市及各县(市)城区为依托的城镇集群核心,构建起了多点支撑、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的发展战略格局。
围绕优化区域总体布局
着力城乡规划编制
为准确研判发展态势,在新一轮发展中抓住机遇,市城乡规划管理局主动开展了一系列城乡规划战略研究,会同市交通运输局开展了我市连接新机场及成都市区的轨道、高速公路、快速路等综合交通线形方案研究,组织中规院就我市总体规划进行研究,形成了《成都第二机场对资阳总规的影响评估及应对策略》等研究成果。
——以拓展城镇规模、繁荣城乡经济、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不断增强城市承载力和聚集力。抓住四川现代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机遇,开展了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和城南扩区规划研究;结合幸福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了幸福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为加快棚户区改造,启动了城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对城东、大千、旧城三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专题研究,完成了天台山区域和大千片区控规维护、罗家坝片区路网调整以及民政福利创新园、李二河坝、春天半岛等多个地块的规划指标调整。目前,已编制完善了9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101.12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满覆盖,为“一城三区”各类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提供了保障。
——按照“建设新区、带动简阳、辐射雁江、全域发展”的总体思路,推进天府新区资阳片区各项规划,完成了资阳片区三岔湖起步区和中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起步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简阳三坝三片6个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安岳城南和城东新区2个控制性详细规划、乐至盐湖新区和童家新区2个控制性详细规划也相继编制完成。
——以完善规划体系为抓手,强化部门工作统筹协调,强力推进了电力、电信、燃气、给排水、综合交通、教育、环卫等18个专项规划编制。中心城区供水、排水及内涝防治、建筑风貌、城南大道街景景观、汽车服务业整治、城市市容环卫设施、城南通信设施等12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
围绕做优规划服务环境
着力提升规划效能
2013年3月,市城乡规划管理局成立,进一步完善了职能,确立了对全市城乡规划工作的业务管理与指导的职能,规划刚性得到了全面加强。
——在《资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修订过程中,新增了《建设项目绿地率计算规则》,对各类绿地起止界、停车场(库)绿地、绿地范围内水体面积等在计算方式上予以明确;新增《建设项目绿地率计算规则》,对容积率计算原则及规则进行了明确;同时在公共设施配建方面提高了标准和水平。
——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四项服务制度,制定了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订及调整维护管理细则、中心城区农房规划管理规定、建筑设计方案审查制度等18项制度,不断推进制度创新,规范各项工作流程,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群众。
——推行多部门联合审查选址制度,对48个项目出具了用地红线图,对88个地块出具规划设计条件;推行多方案比选和专家评审,优选设计方案全年受理各类工程项目332件,办结320件,办结率达96.4%。
——规划展示馆针对不同类型的参观群体,制定相应的接待方案,完善饮水点、指示牌等基础、便民设施,提升接待、服务水平,接待观展群众300余批、超过10万人次,规划展示馆已成为我市未成年人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宣传的一张重要名片。
围绕强化省市战略合作
着力数字资阳建设
2013年,我市纳入了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省市合作范围,合作内容包括测绘地理信息管理互动、资源共建共享、数字资阳平台、人才交流等七个方面,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测绘地理信息建设和管理水平搭建了重要平台。
——加强城市三维建模技术和建立城市三维数据库的研究,努力实现二维向三维数据管理转化,全面推进全市统一标准的、共享型城市三维数据库建立,结合“数字资阳”建设,加快“资阳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各行业地理信息的集成、整合和共享。目前,我市规划信息系统和数字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方案制定工作已经完成,正在按程序报批。
——开展测绘资质、涉密测绘成果、地图市场监管、房产测绘质量等专项检查4次,有效地提升了测绘管理水平;对全市21家测绘资质单位年度注册资料初审和注册工作,并纳入全省统一信息化管理,同时,对全市78个测绘项目进行了备案登记,全市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