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的国际化还是中国化一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但我认为,一味强调国际化与一味墨守中国化都不适应中国的国情,也不能指导当今中国的管理实践。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文化,与价值观、信仰等有关。中国管理毫无疑问的离不开中国文化,这是指导中国人以及中国管理的思想根本。
但是,
管理学是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和成熟起来,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远落后于西方,管理学的发展也落后很多,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难以适应现代管理,中国管理必须适应时代需求,必须要国际化。
中国管理到底哪些方面要中国化,那些方面要国家化,这是中国管理学要解决的问题。如今国内出版的管理学著作,很少关注这些问题,学者们要么改造、翻译西方管理思想、管理书籍,一味国际化;要么纯粹总结、概括中国的管理思想,一味中国化,这些努力都不能实际解决中国的管理问题。
首先,中国传统的一些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在现今仍有价值,是中国管理必须坚守的。比如,中国管理中重视“以人为本”、“以情感人”、“重视道德”、“注重人伦”等,这些传统的文化因素在今天仍然有积极意义,必须坚守与发扬。日本企业的成功就是得益于这些传统文化的发扬。有些传统文化不能适应当今的实际,需要改进。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利义观”过分强调“义”,轻视“利”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利益的追求是驱动经济发展和分配效率的动力。所以,如今“利益观”应调整为尊重“利”,但以不违背“义”为原则,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今这一思想已为人们所接受。
其次,现代西方的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中国管理自然不能拒绝。如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等一整套的东西属于管理科学的结晶,有许多科学、合理的成分在里面,必须借鉴到中国管理中来,成为中国管理学和指导中国管理的组成部分,否则我们就是拒绝科学。
总之,中国管理学应该以中国文化和中国管理思想中积极成分为根本,适当改造中国传统思想中不合理的部分,以西方管理中适应中国国情的管理思想为补充,全面借鉴西方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发展中国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