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老刘在建筑工地摸爬滚打20多年,现在还没有停下的打算,他发现身边工作的30岁以下的年轻人几乎找不到了。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劳动力结构发生巨变,大龄劳动力数量持续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50岁以上的外来务工人数较去年增加近600万人,在广州,去年45岁及以上劳动力占比达30.0%,同比上升9.2个百分点。
60岁的刘广(化名)总说,怎么这么快就老了,“活都干不动了”。从1988年开始,他就从村里出来到外地打工,这30年的时间,在建筑工地的比例绝对超过一半。其实,要不是当工头的亲戚照顾,已经没有工地愿意收像他这样上了年纪的工人。力气活已经不能做了,搬搬建材、铲下沙子,有时要帮忙搭把手做个饭,有时还要晚上打更防小偷。“其实就是吓唬人,真要有小偷我也抓不住”。
老刘的情况并不罕见,事实上,劳动力的结构变化已经逐渐引起社会的重视。本报记者针对这个现象,近日进行了采访调查。
建筑业: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大
2014年,北京市统计局的调查显示,近年来由于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薪酬低,对年轻人吸引力减弱,服务业用工有向高年龄段扩展的趋势,40岁~50岁人员用工潜力大。在山东的一个工地上,大概有一两千人,40岁~55岁之间的占比达到80%以上,55~60岁也有10%左右的比例。
在国内,香港人口结构进入这一阶段的时间更早。据介绍,香港hr369.com建造业缺人手的问题大约始于10年前,工程量的减少导致大量建筑工人转行或转投外地市场另谋生计。当然,薪资低、有一定的危险性也成为年青一代不愿从事建筑业的重要因素。
位于广州番禺东环路的某建筑公司,属于番禺建筑行业的龙头之一,目前同时有20个工地开工,有大概400名一线工人,公司有关负责人说,目前这批一线工人的平均年龄接近40岁。其中,20多岁的年轻人仅占1成左右。
“建筑工人大龄化的趋势,5、6年前开始出现。”该人士说,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建筑工以60后、70后为主,他们多数出生于农村,能吃苦,对日晒雨淋的户外工作环境也能习惯,比家乡明显高的收入也让他们耐得住辛苦,活干得安心。“很多人都回家乡盖了房子。”该负责人说,比起前辈,年轻人比较希望工作环境好的工作,觉得一线工人吸引力不大。“事实上我们的工资提高了很多,现在一线工人的月成本超过了每人5000元了。”
“大龄化的趋势很明显,以前平均年龄是25岁,现在快40岁了。”这位负责人认为,3~5年内还不会出现太大的困扰,“25岁~45岁的工人,对于建筑公司来说是不错的年龄。”但5年之后,建筑业会备受困扰——如果情况不变,平均年龄超过45岁的话,将迎来相当严峻的用工难题。“再过5年就麻烦了!”
餐饮业:年轻劳动力爱做西餐
同样的情况在传统餐饮行业也出现。在上下九的几间老字号的酒楼,记者来到现场调查发现,大多数的服务员年纪都接近40岁或以上,年轻的面孔极少,仅有的两三名20多岁的年轻人,多在接待岗位。有酒楼打出了“2800~2900元”的薪酬待遇招聘服务员。与这些传统餐饮店形成对比的,是一些连锁咖啡厅,西式餐厅,服务员则多为年轻面孔为主。
天河区一知名酒店的人事总监林先生表示,在一些基层岗位,确实存在工作人员年龄层较大的问题。“其实餐饮行业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门槛较低的职业,它不需要太多的技术,经过两三周的培训就可以上岗。”不过,他坦言在酒店招聘时,熟手的服务员并不容易招,大部分都需要重新培训。
他表示,员工年龄较大的一个原因是年轻人不愿意长期做这样的工作,另一个原因是年纪较大的人更为稳定,在一些酒楼里面做久了也不走了,这对于酒楼来说熟手的服务员也未尝不是好事。“我们酒店也能招到一些年轻人,但是她们可能做半年、一年就走了,重新培训给我们也挺大的压力。”
林先生认为,西式餐饮的工作环境会有一种舒适、小资的感觉,比起传统酒楼环境的油烟多、喧闹多,西式餐饮对年轻求职者来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专家:大龄务工者养老应关注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蔡禾认为,大龄外来务工者的出现,与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相关,人口老龄化是大趋势已不可逆,劳动力供给也进入相对低潮期。早期进入城市的务工者现在已进入中高龄,平均年龄自然有所增加。同时,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年轻人不愿进入工资不稳定、低保障的行业,而是想找不那么苦不那么累的工作岗位。
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外来务工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为16.7%。加之,由于受教育水平偏低,这部分务工者大多只能从事建筑、环卫等技术含量低、工作强度大的重体力劳动,在各行业中收入增长较少,在城镇社保的参保率也偏低。例如,在拥有较多高龄农民工的建筑行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仅为3.9%。
在蔡禾看来,年龄大工作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忧虑在于他们失去劳动能力后,如何养老?“他们不能进入城市养老体系,但农村社保体系又没有建立起来,在城市里很难待下去,还要回到农村”。
蔡禾说,在养老的问题上,也曾有大龄外来务工者表示,因为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大,也不会干别的,就想趁着能干多赚点钱,为养家,也为自己养老。
心声:辛苦是为了孩子有好工作
来自湖南常德的马威(化名)今年已经43岁,目前在广州市芳村大道西的一个大型楼盘内当泥水工人。每年正月过后,他都会跟一些老乡结伴来到广州的工地工作,年纪都不小。“我们没啥文化,就只能干干体力活了,这几年的工资也多起来,不然还是呆在老家比较好。”在同一个工地里,还有他的大舅和姑丈,两人都已经年过50岁。“我跟我大舅一起过来的,姑丈则是前两个月从广州另外一个工地过来。”
马威介绍,在他的工友中,大部分年纪都已经过了35岁,20多岁的年轻人极少。“年轻人不愿意到工地吃这个苦。”他表示,工地经常要赶工期,工人们每天天还没亮便要开工,一直做到早上7点才吃早餐,歇一会儿之后又要继续赶工。“我们辛苦一点也是希望小孩有个好的工作,不要像我们这样吃苦。”马威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在湖南长沙工作,小女儿则刚刚毕业,在广东梅州当护士。“起码不用像我们这样日晒雨淋。”
现在,马威憧憬着在老家盖一间房子,让自己跟妻子老了以后可以有个地方好好住。“女儿以后要嫁出去我也管不了了,盖了房再攒点钱用来养老,我就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