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背景
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中流砥柱,可谓是中层强则企业强。在京东这样业务迅速发展的企业,对中层管理者的培养时常会遇到阻力,比如培训时间与业务时间冲突,导致培训覆盖率低;或是培训内容和形式的设计满足不了业务的需要,导致培训效果不好。
2、解决思路
从两个方面来解决中层培训的问题,一种是重模式的培训方式,就是线下集训为主导;一种是轻模式的培训方式,就是采用互联网、碎片化的方式来进行。
重模式的培训方式
中层进行重模式培训,最关键的要素就是要让hr369.com学员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因为中层本来就很忙,召集起来有一些困难,所以我们需要用到一些方法来让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方法一:尽量进行封闭集训,离开工作环境,避免在培训的时候让学员分散注意力去做自己手头的工作。
方法二:如果实在不能封闭集训,就把培训变短,运用LMI的模式,半天就做一个专题,采用教练授课的方式。
方法三:在筛选学员的时候就有一些仪式、一些引起大家重视的流程,让学员感受到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
方法四:高管介入致词,让学员感受到公司的重视,对培训内容的重视。
方法五:对中层培训的师资建议用较高资历的讲师。最安全的方式是请外部讲师资源,邀请实战派、经验老道的讲师、这些讲师能够立刻吸引学员、控制场面。如果是用内部讲师,就要挑选比学员层级高、业绩好、让学员信服的讲师来出场。
总之,让中层管理者产生改变,建议采取多频次、时间短的重模式。
具体给大家介绍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例如,HAY公司有个经典领导力项目,每个班投入50万以上的费用,这个项目分为三个模块来进行,第一个模块:是围绕领导力模型,进行360度调查,请学员的上级、下级、平级对学员本人进行评价,评价后就会形成评估报告,学员带着报告进入培训。
在培训的第一部分就会介绍领导者能力素质,第二部分就会带着大家去解读个人的评估报告;第二个模块是3天的现场培训;第三个模块是针对每个学员进行辅导。辅导的形式是顾问专门单独约学员,做个人问卷部分的辅导反馈,一般30min-60min谈论学员报告中的优点与不足,找到个人改进方向,形成发展计划。
再把报告转给公司内的HR去持续跟进,推动学员在个人短板方面进行改变。这种学习项目是效果好、力量大、评价高的培养项目,所以要想获得好的评价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包括外部顾问的资源及费用、内部管理者、HR的投入,以及学员本身的精力投入等等,总之要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在学员身上,用一个较长周期去推动学员的行为改变。
第二种方式:结合“行动学习”的方式。行动学习项目的设计一般分为两条线,一条线是课程设计,一条线是学习任务设计。例如HIPO训练营,针对这些人明显的共性的短板,以及结合公司的需要,设计2天的时间的培训。
每次培训间隔1-2个月,在间隔的过程中就设计学习任务,可以设计小组的学习任务,也可以设计个人的作业,目的就是让学员将学习的内容在自己的工作中进行action,最后形成结果。
以上两种方式,对于京东来说,都需要我们创造性地找到一些少花钱的方法,尽量用内部讲师资源,由京东大学来认证更多的讲师,最终能够推动学习项目的发生。
总结一下重模式,重模式就是采用班级运营的方式。要想把重模式做好,就要采用教练模式和行动学习的模式,用2-3个月的时间推动学员边上课、边推进项目,以及个人问题的洞察和发现,同时建立学员的关系圈,推动学员行为的改变,从而推动组织的改变。
轻模式的培训方式
轻模式区别于重模式,它的优势在于不用学员见面进行集中培训,减少费用,减少工作量,可以融入更多好玩的东西。但同时它也有劣势,就是没有重模式那种面对面教授的体验有深度。
案例一:京东大学在总部尝试做的项目“舌尖上的JD”就是一种轻模式的培训。京东总部有100多名总监,他们每天都很忙,很难聚在一起,所以京东大学把培训从一天改成半天,每次请一到两个嘉宾,由战略研究部和京东大学共同选定课程话题,而后由战略研究部出师资,京东大学负责协调其他资源。
课程主题选定之后,我们就想把培训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因此我们为这个项目选择一种元素,就是“吃”的元素,这样每次课程,就能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参加的人边吃、边学、边交流。
运用“吃”的形式有两个好处:第一、吃东西让人放松,参加课程的人吃过东西之后,就更容易融入,愿意提问、愿意发言;第二、吃了东西之后,就不好意思离开了,增加了学员与课程的粘度。操作的时候,提前两周预热主题,同时在微信群中收集大家想吃什么,这样提前就能够把大家先带入学习。
学习之后把学习重点在微信群中进行分享,同时还会讨论吃的东西,整个过程都会融入“吃“的文化,这样就用一些和学习不相关的话题,来推动学习的发生。
案例二:“对话京东manger”。运用“押三付一”的模式,录三个总监的对话,每周发布一个,把它做成一个栏目。这种方式,采用结构性访谈的形式,每周由一个美女主播对话一名总监,每次时长20分钟。
我们的区域和各配送站,都已经有了播放视频的大屏幕,我们就可以采用这种形式去推动学习和改变。
案例三:“阿里案例”。在2013年,阿里提出了一个战略调整,要从打造爆款、打折的模式转变为“小而美”的、给予更多价值而不强调低价的形式。提出这样的战略之后,那些习惯于打造爆款和打折的卖家就不知道怎么做,咨询阿里平台运营员工,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做。在这样的情况下,淘宝大学做了一种轻学习模式去普及“小而美”。
淘宝大学首先观察,发现有四家店铺符合“小而美”的特质,他们不打折、不促销、不宣传,主要做门店装修,做产品故事,并且和粉丝互动。所以淘宝大学专门派出一个组,到这四家公司,每家公司呆2天,做采访,做拍摄,最后做出3-4分钟的视频放到淘宝的官网上,让卖家一看就知道什么是“小而美”的模式。
阿里这种玩法对我们的启发是——我们首先可以去了解中层管理者的问题,然后找到组织中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的人,让他们对着摄像机或者用微信语音,让他们去讲自己的思考和案例,然后做成视频,去推动大家去学习。
同时运用这种方式,还能够让我们形成一个学习库,如“中层管理者常见的20大问题“以及回答这20大问题的video,然后把这些video通过微信平台或者京东TV去传播。这种方式的关键在于找问题和找高手。
案例四:京东618大全的案例。当时发现很多新员工不了解618,只知道是个节日,其实京东的老员工都知道618对于京东来说不只是一个促销,而是将公司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于是首先通过新员工来收集大家对618的问题,收集问题后进行同类项合并,最后整理出各方面的问题共35条,接着借助总监的培训班,140多人用1个小时的时间来回答关于618的问题,这就是用轻的模式来收集问题和萃取知识。
案例五:萃取知识的现场操作用三步走。
step1:抽取问题。每个人找到自己会回答的问题。
Step2:迪斯尼转盘。每个人针对问题进行干货的建议,然后把答案转给下一个人,同时再接过上个人问题和答案进行补充。
Step3:能量集市。所有的问题和答案都贴在墙上,现场的所有人,再次针对所有的问题进行补充解答和建议。最后再由提问题的版主来选取三个最有价值的答案,然后这些答案被最终整合成一本小册子。这就是一种借鉴高手的能力来解决他人问题的方式。这样就推动了所有管理者共同学习。
以上就是轻模式,用轻巧的设计,占用很少的时间,可以解决核心问题。中层管理人员操作轻模式培训的时候,要注意关注用户的感受,同时要努力培养铁杆粉丝,粉丝可以帮助我们传播推广,拉更多的人参与。这些都会推动知识在组织内部的传递。
3、如何让中层培训效果好?
见效最快的方式是高强度的集中一段时间,一般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来推动学员行为的改变。如何衡量中层管理者的培训效果?
第一要素:学员是否更加谦逊,愿意听别人的意见,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为中层很重要的一个能力是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与反馈,因为中层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如果没有自我了解、自我判断的能力的话,在中层做事就会很困难。
第二要素:学员培训后有没有一套方法去推动自己的工作,更加系统地推进。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管理者是通过他人完成任务。通过他人完成任务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简单的分配工作,让每个人能够正常发挥,完成工作。另一种是让每个人超水平发挥,让团队完美组合,将困难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这就要求中层管理者能够更关心人的潜能和动机,包括获得员工信任,推动员工自己成长和团队的成长。
第三要素:培训班的学员有没有建立深度的信任关系。读大学的MBA、EMBA的人,除了要从教授那里学到知识,更要建立人脉关系,所以我们企业的培训班也要建立这种信任关系,可以评选班委收集班费、组织活动、推动大家学习,这也是衡量培训效果的方式。
4、Q&A环节
问:如何调动业务或者管理层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不排斥?
答:应该换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做的事情是对公司有价值的,是代表公司的意愿去要求中层来培训,所以就不应该是求着他们培训,而是他们必须应该来培训。作为培训部门的人员,心态要比学员高半格,这样才能有底气的说出有价值的话,不用管对方级别多高,都应该推动这个培训的时间能够做好。
问:重模式的情感曲线如何设计?
答:情感曲线在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学员的状态,是拥抱?反感?是很忙?没时间?还是焦头烂额?然后要搞清楚自己设计这个项目,想把学员带到怎样的情绪状态,再来从起始状态到最终状态设计一个曲线,把大家带到你想要达到的状态。
一般有以下几种:1、高—低—高。一开始把情绪拔高,再适度降低,最后再提起来。2、低—高—低—高。一开始的时候把情绪压低,再逐渐拔高,然后再压低,要比刚开始的高一点,最后再提到一个高度之后结束培训。总之情感曲线的设计逻辑,一定要有高低改变,学员才有参与感和记忆。最怕的情感曲线是平进平出,这样很容易就被忘记。
问:轻重模式的选择,要看主题的轻重吗?应该有适用的范围吧,比如变更管理和流程再造,这样的主题也可以用轻模式吗?
答:轻模式可以解决所有话题,选择轻重模式的时候主要取决与资源、时间的情况,轻模式在少投入情况下,也能取得很高的质量。变革管理可以通过重模式去洗脑,再采用轻模式。我们可以在流程的某个环节做出改变,组织就会发生改变了。举例:京东“问吧”,这是解决员工痛点的举措,这个小产品对公司就是一个变革。通过这个例子来看,“问吧”里面有很多员工的问题,当这些问题被关注的时候,就从组织层面推动相应的员工来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轻模式的推动员工学习的例子,所以说要提升,不是一定要通过培训来解决的。
问:轻模式和重模式是单独使用,还是组合使用?如果组合使用的话,轻重的占比如何设计?
答:轻重模式是可以组合的,就是O2O的概念,线上线下的整合。背后的核心逻辑就是让学员通过更高频率,更多的参与,慢慢推进学员行为的改变,就像文火炖肉。设计上面没有一定的规范,根据自己的需求,搭配组合出最好的模式。
问:业务部门要的是产出和明显的数字改变。如果设计的方案不能改善某项指标,他们就会不鼓励员工参加,并且否认方案,但实际上培训本身是不会直接影响指标的变动的,这是培训的一个难点,怎么破?
答:这是一种需要推动业务绩效改善的话题。其实遇到这样的问题,做培训的应该开心,这是业务部门关注的表现。我们可以把这样的人发展成为讲师,让他们来提出要求,让他们推动员工行为改变,让他们来用数据论证每个小组的业绩情况。
问:轻重模式适合的不同培训,或者不同的场景是什么?
答:轻重模式在选择应用的时候,能用轻模式就不用重模式。但是学员对轻模式没有信赖感,觉得没有价值,不容易引起关注和配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先采取线下的重模式来吸引粉丝,先培养一部分人,取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再不断扩大影响力,让这些人来帮助推动线上轻模式的学习。
问:轻模式的痛点,如何才能抓的更准?
答:多下功夫,多和学员去聊,不能和一两个聊,要和很多有经历的人去聊。多去看学员的想法,多听他们的意见,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同时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多做结论性的假设,在工作中要用真实的数据、信息验证你的假设,根据验证的结果随时调整你的假设。这样能够更快找到用户的痛点,多和用户在一起,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
问:重模式的系列培训,如何培养学员对班级的依赖感,而不是有空才来学习,没空就缺课?
答:重模式的班级管理,是考验培训人员的基本功。大家不要小瞧自己,我们要制定游戏规则,同时要有相关的奖罚,即使是业务的老大,到了培训的地方,也要遵循培训的规则。
举例:联想的培训。培训一开始就是明确纪律,在培训第一个步骤要严格遵守纪律,遇到违纪要重罚,罚的形式是事先商量好的,罚的要毫不留情。第二阶段恶性竞争,在这个阶段就是一个拐点,说明学员开始重视这种竞争。第三个阶段引导,引导学员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的是协调、协作。这时候提要求,让大家提出别的组的优点,来引导大家的氛围。这也类似情感曲线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