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90后员工,姚明织带在日常的技能培养之外,定制了《团队正能量》、《教导模式》课程,从意识上引导员工拥有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员工自主提升。姚明对《世界经理人》说,“这是个合伙的年代,大家学会相互付出,相互鼓励和相互支持,通过研究人性,明白每个个性鲜明特质迥异的人才是最美好服务体验的创造者。只有搭对班子,才能共创伟业。我认为帮助朋友和员工一起成长,是一个企业家应尽的责任。”
重效果而非性价比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困扰制造企业的五大问题是:管理能力提升、营销队伍建设、企业战略与组织变革、领导力转型以及精益管理。在所有选项中,管理能力提升以29%的得票率位居第一。这是由于制造企业的管理人员大都从一线员工成长起来,在岗位晋升的同时也需提升沟通能力和团队执行力,进行领导力的培训,而定制化培训能很好地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管理者现状,进行有效的问题诊断和分析,并在培训过程中给予受训者相应的管理工具去解决问题。
制造企业在选择培训项目时,非常重视投资回报,这在培训领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徐中指出,企业培训的目标在于创造效益,中小型企业主要考虑到培训项目的投资报酬率与企业内部可用资源的分配,参加定制化培训比较经济实用。
以往企业培训一般选择商学院或培训机构作为培训供应商,但在此次定制化培训的调查中,长于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咨询公司在定制化培训业务提供商中领跑,培训公司和商学院紧跟其后。为此徐中指出,目前有不少培训机构也兼做部分咨询服务,所以将企业名称改为咨询公司,而咨询公司如果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也应该算作是培训机构。此外,咨询公司在做咨询项目时,必须通过培训来改变企业现有人员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数据显示,选择一年内分段多次培训的企业约占五成。培训不可能一蹴而就,虽然分段培训时间成本高、投入加大,但为了实效,越来越多制造企业选择这种安排以提升培训效果。
此次调研另一大亮点是,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成为常态,由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加上线上学习时间比较灵活,培训师也可以利用微信群等社交媒体的便利,在工作时间之外提供咨询和答疑,针对性解决问题。并购了“盼盼”、“固力”等中国名牌的跨国企业亚萨合莱集团亚太区人力资源副总裁Iker Zubia Vazquez告诉记者,为了做好并购之后的企业文化融合,他们打造了一个20多种语言的24小时全球在线培训平台,每一个员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成长需求,在平台上用自己熟悉的语言进行学习和提升。同时,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跟不同国家的同事交流,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
在谈到定制化培训如何才能更有效帮助企业解决管理问题时,姚明指出,“有句话说:知道是没有力量的,信任并持续做到才有力量。对于定制化培训,我们需要有切实可行的落地工具,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全面推行。”
从影响企业选择培训机构最重要的因素来看,企业最关注的是机构的师资力量和行业经验,令徐中惊讶的是,有11%的人选择“持续提供教练式服务能力”,竟然跟看重“培训收费及性价比”选项的人数相当,看来企业的观点有了很大转变,选择更理性,价格不再是最重要的因素。
徐中强调说:“定制化培训不仅要快速有效,更重要的是能让培训效果持续,并有效提升制造企业的运营效益,让有潜力的人才发展专业能力并持续为企业成长做出贡献,才能实现企业和人才双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