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末,估值超过620亿美元的Uber曾声称已在美国和全球数百个城市实现盈利,同时预计两年内在中国的部分城市盈利。
此前Uber曾向股东和员工承诺,在2016年二季度实现美国和加拿大地区的盈利。一份Uber的内部财务文档显示,今年2月,这家公司在美国平均每单能赚19美分的利润,算是提前实现了盈利目标。
不过Uber的财务计算方式并不包括利息、税务以及股权奖励支出。其向司机抽取的约25%的乘车费用,很大一部分花在了反欺诈、客户支持、营销以及软件开发等方面。
Uber也一直在加大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投资,部分城市的盈利无疑将有助于这家公司说服更多的投资者给予其支持,从而获得进一步扩大规模的可能。
作为Uber在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Lyft也对外宣称自己“正处在走向盈利的明确道路上”。至于这家公司如何实现盈利,并未给出具体的说明。
“我们已经盈利”已经成为一些创业公司吸引投资者关注的重要卖点。
除上述两家热门公司外,美国众包物流平台Postmates表示将在2017年底实现盈利。外卖平台DoorDash则宣布已在部分市场实现了正数现金流,其中包括客服和本地员工薪酬,但核心业务部门花费的租金和运营费用没有计算在内。“跑腿”外包公司TaskRabbit预计今年年底盈利。创立于2012年6月的众包百货电商Instacart对外宣称已实现了毛利润的盈利。
相比这些在财务方面有明确盈利预期的公司,还有一部分处于半遮掩状态。
民宿预定平台Airbnb的说法是“距离盈利不会太久”,而代客泊车应用Luxe Valet则为“在某些市场已经接近盈利”。至于Luxe Valet到底是在哪个市场有望盈利,这家公司不愿透露。据彭博社报道,这家公司所提及的毛利润盈利,并不包含核心业务的运营费用。
还有一些知名科技创业公司不断对外披露新的财务数据。例如亚马逊和Facebook在财报中有很多员工的股票薪酬数据,而LinkedIn和Twitter则喜欢展示不包含股票薪酬费用的业绩数据。
股票薪酬(stock-basedcompensation)可简单理解为与股票挂钩的薪酬,通常以股票期权或其他股权激励形式出现。对于股票薪酬是否属于财务支出,科技公司和他们的投资者常持不同的态度。
来自投行Bernstein的数据显示,Twitter 2015年时股票薪酬曾为备考利润的247%,而Facebook相对较低,该比例为46%。这些科技公司认为,股票薪酬比例的大小往往会影响一家公司的估值。
但投资者们似乎并不这么认为。大部分华尔街分析师在对一家公司的业绩做出预期时,通常不愿将相关支出计算在内。
而相同的一点是,从去年开始,风投们开始从看中创业公司的增长速度转向盈利能力。
来自市场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两个季度,按需经济创业公司拿到的融资数额出现下降,行业竞争持续加剧。这直接导致一些创业公司“为盈利而盈利”。
据彭博社报道,餐饮外卖创业公司SpoonRocket在2015年早些时候曾向他的投资者们展示过激进的扩张计划,并承诺其业务将保持高速发展。当时SpoonRocket正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
但在几个月之后,这家公司便放弃了开始没多久的新业务,将重心放在此前的业务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状态都需要赶快证明自己是可以盈利的。”SpoonRocket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技术官Anson Tsui表示。
上述公司盈利的财务指标是“边际毛利”为正数。这可以理解为SpoonRocket所销售的商品的收入(提前制作的餐食)高于生产、分销和销售的成本。某些固定成本不在其中。
按照Anson Tsui的解释,这家公司的成本包括产品成本、外卖员费用、包装、浪费及损耗、分销中心的租金,以及一些营销项目等,但是不包括客服、核心业务员工的薪酬、办公室租金以及为吸引快递员支出的营销费用。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SpoonRocket的边际毛利为每单50美分至1美元。这一成绩受到投资人的质疑,他们的反应是“你们花掉了1300万美元,但每单业务只有1美元的利润。”Anson Tsui表示。
现在,这家公司已于今年3月正式关闭,部分资产转给了巴西一家餐饮外卖服务公司。
多种案例都在表明,创业公司所提供的不同名目的盈利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他们的真实盈利能力。投资人更看中的是创业公司业务的可持续性。
与Luxe模式类似的创业公司Zirx早前也以提供代客泊车服务为主,但在意识到公司业务的不可持续性后,随即调整了发展方向。目前Zirx主要通过汽车经销商或其他公司来呼叫司机,进而将车辆交给顾客,或者开回4S店进行保养。
Zirx CEO Sean Behr称,本月将首次实现毛利润盈利。他已经意识到,不管用何种方式来证明盈利能力,如果银行账户金额比公司成立时还要少,那说什么都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