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好个“KPI主义”,之前,天外伺郎(笔名,索尼前任高管)说是它毁了索尼(可见“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一文),之后,百度也声讨是它惹了祸。
什么是KPI主义?
KPI主义就是企业将短期财务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利润、销售收入)作为公司的关键绩效指标来考核公司高管,并层层向下分解,戏称“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直至一线的运营维护、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人员。指标完成的结果要排序甚至比例强制分布,排名和个人奖金(系数)紧密挂钩,并直接影响基本工资调整和职位晋升。财务指标完成不好,排名在后的员工,会被绩效训诫乃至解雇。员工在焦虑、恐惧心理驱使下,在发横财的原始欲望驱动下,以狼性精神,不择手段地完成财务收益指标。
KPI主义意味着企业的经营目的就是赚钱,什么客户利益,什么社会责任,全都被抛到九霄云外,虽然公司的墙上,领导人嘴上还要冠冕堂皇地宣扬“救死扶伤”“不作恶”“客户至上”……这是KPI主义这座冰山露在海面上的部分,海面下还隐藏着这样的人性假设:员工大多好逸恶劳,是不成熟的小孩;管理就是奖罚,只有通过干好了奖,干不好罚的方式,也就是“胡萝卜加大棒”,他们才能全力以赴。
只追求财务数字的KPI主义在垄断、需求大于供给、以及供需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市场,短期内的确可以让企业财务收益最大化,但是在所谓的短暂辉煌后,长期难以避免业务萎缩乃至毁灭的命运!正如管理大师戴明((W.Edwards.Deming)所言,“一个人如果利用账面利润来管理企业,总有一天既没了公司,也看不到数字”。
这是因为,KPI主义赚了快钱,但“丢了客户,毁了组织,恶了员工”。客户是既长腿,又长嘴(据说一个不满意的客户可以影响十二个周边人),还有手(用来点鼠标,用来发评论)。KPI主义撕裂组织,“造成人与人之间,部门之间的竞争,从而打击员工的士气。” “破坏团队精神,鼓励对立和斗争。”从工作中找不到成就感、自豪感和意义感,只被财富引诱,被恐惧驱使的员工又会怎样?他们会对金钱越来越贪婪,没有横财都无法调动积极性了;很难完成创新性工作,取得创造性的成绩;在恐惧感下,员工会变得畏首畏尾,不愿向上级提出问题、直言不讳。戴明更指出“永远不要低估,当人们面临一个数字目标时,他们在受到惊吓后会变得多么的聪明。人们为了达到目标,将会做一切他们所需要做的事情,哪怕是他们要毁掉整个公司。”这就是被大量中国企业所推崇、熟悉乃至习以为常的KPI主义,虽然各自症状轻重不一,程度不同。
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百度的后续措施,算是迈出了正确的一步,“建立起用户体验审核的一票否决制度”、“完善用户反馈机制”、“完善现有的先行赔付等网民权益保障机制”,但是借助以上措施,百度是否能够完全杜绝类似魏则西的事件,尤其在风平浪静后?坦率地说,不确定。除非百度采取去“KPI主义”的措施。
如何去“KPI”主义?
1、以为用(客)户提供创新、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经营宗旨和最高目标,把财务收益作为衡量用户满意的手段而非目的,相信满意的用户(客户)自然会带来持续丰厚的财务收益。(虽然搜索业务,客户、用户分离,百度也要一视同仁服务好)
2、再造公司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明确百度员工“不做恶”的行为规范,作为管理层决策以及人员考评、晋升的重要依据。
3、在绩效考评中,以体现公司经营宗旨,承接公司使命、愿景的有温度的目标来代替以短期财务收益为关键绩效指标的考核,推行OKR绩效管理,以目标管理代替指标管理、数字管理。
4、弱化短期财务指标和员工个人利益的直接挂钩。
5、推进平等、公开和数据透明式管理,给予员工更多的工作自主权和参与管理权。
6、培养员工基于工作成就感、使命感、团队荣誉和归属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魏则西事件,板子打在了百度身上,但是如果所有推崇KPI主义的中国企业,能够以此事件来反思自己的管理,反思自己的考评,那定是消费者之幸,国家之幸,也是企业之幸。
中国企业,该是告别KPI主义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