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我 1968年出国留学,看到外国的情况,才发现国外很不一样。
我注意到除了工人外,也有不少被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2005),现代管理学之父)称为“知识工作者”的人群开始慢慢成为社会的主流,我们开始默默称呼这类人为“职业经理人”。
他们首先是“知识工作者”,就是通过自身接受的教育换来的知识与企业做出价值交换,往往这些价值是业主不具备的。另外,更重要的是,这类人都有自己默认的职业操守,敬业、坚守岗位等。
我大学毕业时,除了正常的毕业典礼外,我们作为毕业的工程师还有一个在职业操守方面的仪式。
所有毕业的工程师都聚在一个房间里面,参加一个宣誓成为职业工程师的典礼。房间里放了一条很长的大铁链,每个毕业的工程师都必须拿着铁链的一部分来宣誓,誓言是为了提醒我们应该担当的责任。我对职业经理人的认识,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
“被速成”
中国的商业环境形成的时间比较短,会有不规范之处,而企业就是在这种不太规范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很多企业为了生存就没有关注企业的管理规范,还有一些企业甚至认为规范就是不灵活,不灵活就会失去机会,这些都是不成熟的市场才会出现的状态吧。
既然企业的管理不规范,那从这些环境中产生出来的职业经理人就会有很不一样的价值观与行为。从国际的标准来看,很多行为甚至是一种不诚信的商业行为。
那么职业经理人在中国还有发展前途吗?
最近出现很多说法,包括来自一些名人的,他们对职业经理人都是毁誉比赞誉多。
我也曾看见一些很不靠谱的职业经理人的行为,所以对这种说法完全可以理解。但我们不能因为一个时代的一些怪现象而否决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只要我们将视野放到全球,就会明确地看到职业经理人是社会的主流人群,我相信我们国家也不会例外,不可能所有人都去创业。我们的企业整天说做强做大,如果要脱离做小买卖的模式,那学会用职业经理人、培养职业经理人则是做强做大的必经之路。
创业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其实不仅没有矛盾,甚至是天然互补的。
职业经理人需要创业者创造就业机会,创业者也需要职业经理人帮忙将企业做强做大。这种关系我相信还会维持一段时间。所以我常常告诉创业者:学会建立一个适合职业经理人发展的工作环境,是企业的一个重要能力,甚至是核心竞争力。
多年前,某知名人力资源顾问公司发表了一个报告,报告内容是比较不同地域职业经理人的水平。毫无意外,中国的职业经理人的专业水平与国外相比是有较大差距的,这个发现与我个人的观察很一致。
我完全可以理解这个差距的存在。
首先,中国的职业经理人缺乏一些规范企业作为培养场所;
其次,中国市场是一个高速成长的市场,很多职业经理人都在“被速成”的过程中。
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水平与国际上的差距是可以预见的。
我们当然可以把这个差距看作是“国情”,然后不再尝试做任何努力去改善它。但我却更喜欢将其看成是一个机会,思考怎样才能“高速”提升我们的职业经理人的水平,让年轻人可以少走弯路,尽快赶上世界大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