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相伴的是,利用网站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实施诈骗的案例也屡见不鲜。今年,有关部门查处的问题招聘网站达200多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网络招聘诈骗者往往依托正规大型平台或根据求职者简历进行精准诈骗。目前,我国招聘网站尚没有统一的安全管理标准,这给监管带来了困难。
打给“李经理”的电话,接听者变成了民警
5月4日,在山东枣庄家中待业的19岁青年童光亮接到了“李经理”的电话。童光亮此前在网上获知“李经理”的公司招聘北京到枣庄的物流跟单员。接到电话后,他于5月6日赶到北京面试。
但“李经理”没有对童光亮面试,而是把他带到位于北京新发地的汉龙货运中心。童光亮根据要求向“李经理”交了1200元的“伙食费”,当天他就被安排前往入职前的培训地点报到。
童光亮很快发现,自己其实被打发到了某个保安公司工作。同在这里“培训”的跟单员意识到不对后,开始反复拨打“李经理”的电话。再次打通这个电话时,已是5月10日下午,电话那端的人也变成了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洋桥派出所的民警郑思琪。
郑思琪介绍,经过一个多月的跟踪调查,当天下午他与同事对以“李经理”为首的4人诈骗团伙进行了抓捕。从嫌疑人的账本统计来看,自今年2月以来,该团伙通过线上招聘、线下收钱的形式,共对近100名求职者进行了诈骗。
自今年2月以来,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了两批共200多家严重违规失信招聘网站。在第二批被查处的网站中,有159家涉嫌提供大量违规失信招聘信息,有49家网站根本未经备案或许可。
骗子“搭车”精准施骗
根据58同城“反欺诈联盟”提供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网民投诉的网络欺诈类型中,网络招聘欺诈占比最高,其中以“面试”或类似理由巧立名目收费的诈骗比例达到74%,平均欺诈金额为372元。
一位招聘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不法分子“搭车”正规平台、收集求职者个人简历“量身定制”,实施精准诈骗。
今年5月,26岁的苏茜在正规招聘网站求职时被骗。她在几个知名招聘网站同时看到一则“打字兼职”的招聘信息,应聘后,她在不到4天的时间里,先后3次被骗600余元。她认为,对招聘平台的信任使她落入了骗子的圈套。而从QQ群里的人数判断,与自己同批的受骗者有200多人。
民警提醒,求职者上传的个人简历,也会为不法分子提供机会。借助简历信息筛选,诈骗者会为求职者虚构出完全符合需求的工作以引诱其上钩。
在整理卷宗后,郑思琪告诉记者,“李经理”案中,诈骗团伙将诈骗对象锁定为山东的年轻人,“北京到山东物流跟单员”就是根据收集到的简历捏造出来的:“做跟单员既不需要专业技能,又可以趁工作之便常常回家,这当然很让人动心。”
亟待出台统一安全标准
日渐猖獗的网络招聘诈骗已严重影响了在线招聘市场的健康发展,这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
专家称,目前,我国招聘网站尚没有统一的安全管理标准。
相对于小网站的直接查封,如何解决大型网站信息鱼龙混杂的问题显得更复杂。记者登录了几个知名招聘网站,发现在网页醒目位置都设置了防诈骗提醒,告知应聘者若用人单位以任何名义收取费用都属违法行为。但当记者以一些求职者常被骗的关键词进行搜索时,依然有许多符合条件的职位出现。很多求职者称,从招聘简章很难辨别出这些信息的真假。
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具有基本的安全管理义务,对于一些明显违法的信息要采取过滤、删除、屏蔽等必要措施予以处理。但值得注意的是,现有法律法规只赋予网络服务提供者对违法信息的安全管理义务,但这一措施要到什么程度才算尽到义务,却还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
专家表示,落实实名制,是有效遏制网络招聘诈骗的第一步。此外,还可根据招聘网站收取费用与否来界定其是否应对信息予以审核和承担责任:若是免费发布,则因缺乏对用户发布信息的事前审核能力,网站只承担提醒用户防范诈骗的责任;如果向企业收取了一定费用,那么网站不仅要严格审核信息发布者的相关资质,一旦因审核不严给求职者带来损失,网站还要连带承担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