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愈发感觉到这些招聘广告中表现出的明显的性别与年龄歧视。一个突出例子是,中国金融机构的几乎全部招聘广告都要求应聘者年龄在35岁以下。这意味着,像我这样的人不太可能在中国应聘成功,尽管满足其他所有招聘条件。性别歧视在这些招聘广告中也很普遍,在西方国家,这显然是非法的。另外,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许多职位都要求应聘者有本地户口。
这些要求的背后是有其原因的。10年前,对于白领岗位而言,35岁以上的应聘者很可能缺乏熟练的计算机技能,或者也许英语不够流利。另一个原因是,像大多数亚洲国家一样,中国的公司等级制度更强调资历,甚于择优。公司高管很难接受比他们老的下属。
但是,如果继续采取如此不公平的招聘做法,中国能承担其后果多久?在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情况下,中国的公司需要改变其只招年轻人才的思维模式。这一态度的转变如今也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许多产能过剩的公司不得不让煤矿、钢铁厂等岗位的工人下岗。政府承诺提供资金帮助这些工人获得其他技能,但如果招人的公司不彻底改变歧视性的招聘做法,我担心这些培训计划最终可能受到影响。
幸运的是,随着许多O2O(线上到线下)服务提供商的出现,年龄较大的劳动者也许在某种程度上能更轻松地以合同工的身份重新加入劳动力大军。但这些工作一般是服务部门的低端岗位,比如司机、快递员或美容师。要解决中国的就业前景问题,招聘更加强调机会平等,将会是更为理想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