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4.7%的受访者平均1~2年加薪一次,工作年限(63.9%)是受访者认可度最高的加薪依据,57.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在随着工作年限缓慢增长,20.3%的受访者表示在较快增长。
工作年限是受访者认可度最高的加薪依据
陈督大学毕业后,到江苏省苏州市某创业公司做自动化研究,由于工作能力突出,很快晋升到了管理岗位,带领团队做项目。陈督的工资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月薪,另一部分是项目完结后的奖金。对目前的薪酬水平,陈督认为比较合理。“我的奖金比例每年都有提高,我觉得这是公司对我能力的认可”。
陈督表示,老板虽然也会主动给自己加薪,但是幅度不大。“我会主动找老板谈,但会比较注意时机。一般在一个项目结束后,我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又有了提高,并且展现出来,就会主动找老板谈加薪”。陈督说,有时他还会提前找朋友和家人扮演老板,“预演”谈加薪的过程。“他们会给我提出建议,让我面对老板时更有说服力”。
调查显示, 15.9%的受访者平均1年以内会加薪一次,44.7%的受访者平均1~2年加薪一次,18.5%的受访者平均2~3年加薪一次,14.0%的受访者平均3年以上加薪一次。
调查中,41.2%的受访者表示单位并不会主动给自己加薪,35.3%的受访者回答会,23.5%的受访者回答不好说。
谭丽(化名)毕业于北京某名牌大学,目前在北京某电商公司当美编。对于目前的工资水平,谭丽表示非常不满意。“刚来公司的时候才挣3000多元,工作两年涨到5000多元,今年居然不涨了。大城市生活成本那么高,这点工资根本就不够”。在谭丽看来,她所在的公司工资水平差距太大,薪酬安排也不合理。“公司不给底层员工合理待遇,怎么能让大家心甘情愿地长期留在这里?”
调查中,50.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目前的薪酬水平不合理,26.7%的受访者感觉合理,22.7%的受访者回答不好说。
“很多员工会感觉公司工资水平低,但是公司也有高薪的职位,只是想招到合适的人太难了。”在广州某互联网企业做人事管理的张培均对记者说,他发现从事技术、美编等工作的人,工作年限不一定与工作能力成正相关关系,但是这样的应聘者往往认为自己有工作经验,对起薪期待很高。
加薪应该以哪些条件为依据?调查显示,工作年限(63.9%)是受访者认可度最高的依据,其他依次是个人对单位的贡献(59.5%)、所承担责任(55.0%)、所承担压力(44.4%)、单位效益(43.0%)、职位高低(39.3%)、行业平均工资水平(36.6%)、学历(21.6%)等。
“现在很多管理者开工资都更侧重于员工的直接贡献,而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员工在工作中的付出。”谭丽认为,完成一项工作,有时不是仅靠专业技能就可以的,工作年限长的员工有更丰富的经验去处理这些细节和压力,而这是难以考核的,也是常常被公司忽略的,所以资历理所当然应该是加薪的依据。
64.6%受访者表示过去的薪酬水平对下一份工作影响大
无论如何,员工实际的工作能力是很多用人单位最关注的因素,也在长期影响着职场人的薪酬上升空间。调查中,57.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在随着工作年限缓慢增长,20.3%的受访者表示在较快增长,15.7%的受访者表示目前停滞,3.7%的受访者回答有所下降。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某纸质媒体工作的韩力(化名)正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犯愁。“转型时期的纸媒行业面临很多困境,很多同行纷纷进入互联网公司工作。我在单位工作6年了,感觉工资水平提高越来越难,同时感觉工作经验积累很慢,缺少引人注目的工作成果”。
不过,真说到跳槽,韩力却有点纠结。“跳槽的话,我很难获得自己理想的职位,目前的工资水平也有点不好说服下家给我理想的待遇。而且相对于技术类人才,互联网公司对普通的做内容的人似乎需求量并不太大”。
调查显示,64.6%的受访者认为过去的薪酬水平对下一份工作的薪酬水平影响大,回答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受访者分别占14.4%和50.2%。6.5%的受访者认为影响小。28.9%的受访者回答影响一般或不好说。
虽然关于工作年限和工作能力的关系还存在分歧,但调查显示,62.8%的受访者发现工作年限对下一份工作薪酬水平影响大,回答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受访者分别占13.7%和49.1%。7.1%的受访者回答比较小。30.1%的受访者回答一般或不好说。
当下,职场人跳槽频率较高,跳槽也成为不少人加薪的方法。谭丽目前正在网上投简历,准备跳槽。“除了待遇低,现在公司对底层员工不重视,缺乏培训机会,也让我感觉前途渺茫。跳槽去同样级别的公司或者小一点的公司,至少工资还可以提一提”。
调查中,36.2%的受访者认为薪酬水平会随着跳槽次数增加而提高,26.6%的受访者认为不会,37.2%的受访者回答不好说。
韩力表示,他决定把纠结先放到一边,给自己充电。在他看来,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对人才的需求有很多共同点,只换公司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让自己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才能真正给自己的职业发展创造更多机遇,给待遇上升带来有分量的筹码”。
受访者中,4.1%的人来自行政机关, 15.9%的人来自事业单位,18.2%的人来自国企,40.0%的人来自民企,10.7%的人来自外资企业,6.1%的人来自合资企业,3.5%的人是个体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