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发布上述《方案》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以及副院长王朝才等人分别带队去了东、中、西部和东北部分省市进行了企业如何降成本的调研。
带队去了东部的王朝才告诉记者,“企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成本负担,下去调研之后确确实实有一些问题还比较大。比方说以前政府做的事情,现在会让中介去做,结果中介收费比政府收费还多。”
王朝才说,“企业成本没有想到那么复杂,比如电费问题,电力体制问题,没有想到会这么大。有些企业用电,尤其是用电量比较大、比较多的企业,他们自己想办法,发力电,想办法买便宜的电。企业内部发电也不让企业随意使用,用可以,但是要交钱。”
王朝才认为,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降成本绝非一次性的短期任务,而是一项难度大、影响广泛、极具挑战的长期性任务。他说,“企业成本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改革不彻底、不到位。因此,深化改革就成了降成本的主要矛盾方面。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长效机制。”
七大成本
王朝才通过调研发现,企业成本的构成主要是七个方面,分别是税费负担、用工成本、用能成本、用地成本、物流成本、融资成本以及制度性交易成本。
用工成本主要包括工资、“五险一金”、职工培训等。其中,工资和“五险一金”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王朝才说,“综合看,职工培训在企业人工成本所占比重差别较大。一般而言,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人员的培训成本相对较高。”
而用能成本主要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所耗费的电能、燃气等能源成本。用地成本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权取得税费及相关土地开发费等。
企业用地成本与项目大小、用地规模有关,各地做法不一,需视实际情况而定。物流成本主要是企业产品的空间移动或时间占有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的货币表现,如包装、搬运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管理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企业融资成本是指资金使用者为了能够获得资金使用权,就必须支付相关的费用。制度性交易成本通常是指企业因生产经营需要而同政府有关部门交往所付出的成本。
税费则是企业认为负担的主要方面。王朝才认为,以流转税为主、以企业为纳税主体的税制结构是企业深感税费负担重的主要制度原因。
2015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在刘尚希看来,降成本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与其他的四项都是相互关联的,因为企业的发展,首先解决成本问题。“在当前形势下,企业首先是要生存,生存的话就要补亏损,长期亏下去的话,对企业来讲就没有生存了。在它的盈利能力还不是很强的情况下,怎么样帮助企业降成本是政府应该做的。”刘尚希告诉记者。
刘尚希认为降成本应当从两面来看,一个是企业的事情,企业应当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来实现控制成本,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政府应当为企业降成本创造好的环境,营商环境这个问题企业是解决不了的,就应当靠政府去解决。营商环境包括各个方面,政府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政策的实施,税费实际上都是在营商环境里头,还涉及到市场规则的制定,法制建设问题这些都要政府出马才能解决。
税费负担
在2016年年初,南方某市发改委针对本市服务业“降成本”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重点服务业企业监测平台和服务业联合会开展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096份,其中认为税费过高的企业有653家,占调查企业的59.74%。
王朝才表示,“2010年以来经济出现下行态势,企业普遍感受经营困难,亏损面增加,尤其对于产能过剩企业,其经营更是举步维艰,企业在无利或微利的情况下,仍要缴纳大量与利润无关的税收,从而凸显企业成本压力。王朝才说,“有些企业利润增速大幅下滑,但税负(缴纳税金占销售收入但比重)却逆势上扬,一边是利润滑坡(亏损),一边是大把向政府缴税,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企业税负痛苦指数高、感觉经营成本重也在情理之中。”
而南方另一个城市的商业总会针对本市141家第三产业的企业2015年经营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 2015年 12月企业亏损面为25.5%,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35.7%,但应缴税费却同比增长22.7%。
企业的反映则是更加直接,调研中,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对王朝才表示“2015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334%,利润同比下降67%,而该年度所缴纳各项税金同比下降仅为16.2%”。华东某省的另一家企业则反映称,“在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下滑严重的情况下,公司税负逆势增长(2014年税金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6.66%,而2015年该比重上升为7.58%),进一步加重了公司的经营负担。”而一家医药行业的企业则抱怨称,“公司2015年严重亏损20多亿元,但当年在消化年初1.3亿元留抵进项税的情况下,仍缴纳了增值税3.57亿元。2015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9%,而当年缴纳税金同比增长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