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上调养老金,怎么迟迟领不到手?
进入8月底,除上海、北京等个别地方将今年上调的6.5%养老金逐步调整到位,其他省份的退休老人们还在焦急地等待中。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已连续11次上调。退休老人们大多适应了以往的上调节奏:每年春节前得到上调养老金的消息,有的地方到一季度末就能让老人们开开心心地拿到增加的养老金。
今年则有些不同。直到4月初,国家再次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事情才定了下来。在经济增速放缓、养老金已经连调10年的大背景下,继续给老人们涨养老金,大家对这一决定纷纷点赞。可是,转眼间近5个月过去,上调的养老金迟迟领不到,老人们难免心里发慌。有的担心:是不是养老金账户里的钱不够了?有的猜测:是不是地方不愿意落实?是不是每往后拖一个月就能少给退休人员发一点?
客观讲,上调的养老金发放到位,的确需要时间。一来,平均上调6.5%,不等于人人都涨6.5%,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人群,会有一定差别。各地要结合实际细细算账、再制定出具体的上调方案,这不是转发一份文件就可以完成的。二来,今年首次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同步调整基本养老金,政策相对而言比较复杂,不能完全照搬以往10连调的程序,而要拟定新的方案,多花些时间可以理解。
不过,目前只有少数省份出台了调整细则,发放到位最快也要9月底。还有许多省份,具体的调整方案迟迟未公布,发放很可能要等到年底,拖得实在太久了些,说不过去。
养老金上调是件惠及民生的好事。好事还要办好。如果难以在短时间内发放到位,各地应及时解释清楚:不论何时发到手,上调的养老金都是从2016年1月1日发起,届时会足额补发到位,以打消疑虑。最重要的是加快落实,尽早制定方案、拨付款项,让退休人员早些受益,让国家的好政策不要耽搁在路上。
有的人认为,迟早都能补发到位,早一天晚一天有什么差别?要知道,每月平均2000元出头的养老金,是绝大多数退休人员最主要的生活来源。过日子,柴米油盐、水电气热,样样要钱。上调一两百元,看起来不算多,却有可能使手头更加宽裕,使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受到影响。这些钱,早到手,早安心,早些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延迟发放,虽然届时补发到位、领取金额不变,但幸福感肯定会大受影响,让好事打了折扣。
养老金迟迟未能发放到位,还会影响人们对养老的预期。近年来,关于养老的误解和传言不断,背后无不指向预期不稳。形成稳定的预期,离不开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养老待遇有没有一整套公开透明的调整机制?养老金发放有没有一定的时间表来保证其有序落实?制度尽可能细化、完善,才能让人们心中有底,避免"养老待遇在提高、养老忧虑却在增加"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