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的投资,应该既包括企业的债券投资,包括购买债券、发放贷款,也包括企业的股权投资。股权投资里,应该也既包括控股10%以上的所谓海外的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也包括控股在10%以下的资产配置 (Portfolio Investment)。
我想我们今天的讨论会集中在相对比较狭义的中国企业海外的股权投资上。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大体上包括这几点:第一,关于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第二,关于世界经济走势的几点观察;第三,关于中国经济现状的几点评论;第四,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几个要点。
一、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
从根本上来说,中国企业“走出去”,从国家的层面来说,这个原因和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应该是相同的、类似的,或者说是有关联的。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WTO是一个参与国之间消除或者是降低关税壁垒,开放国内市场,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协议。它的背景就是劳动分工在全球的发展已经使得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它有几点含义:
首先,就是原先可以在一个企业内部完整地完成的生产过程,现在被细分成了若干个节点,或者所谓分过程,可以在不同的国家和公司进行生产。所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你很难说哪个公司、哪个国家的产品仍然是某一个国家的产品。比如像波音787,现在已经有797了,你很难说787就是美国波音公司的产品,因为它65%的部件都是从世界各国,主要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配件制造商生产的,其中35%是由日本的制造商来提供的。所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当中,整个的生产过程被细分了。
其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当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企业跟企业之间的竞争了,而是一条产业链和另外一条产业链之间竞争。在这个环境下,一家企业生产得再好,上下游的企业不给力,产品可能仍然很难在市场上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
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中国加入WTO就是要参与整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就要融入全球的产业链。否则的话,你可能至少会几十年丧失一个快速发展的机会。
那么,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呢?
因为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那肯定是有利有弊的。从广义上来讲,这个压力和义务更多的是在国内,当然我们不是说这个所谓“请进来”只有弊端,因为企业可以获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总的来说你需要开放市场,你需要把自己的市场让利于“请进来”的国外的企业。而机会和机遇更多的是在国外,因为别人进你的后院分享你的午餐,你也需要进入别人的后院,去争食一份别人的午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中国加入WTO的题中应有之意。你为什么要加入?你不仅要开放国内市场,更多的是要走入国际市场,要分食国际市场的一杯大羹。
从企业的层面看,虽然从国家的层面讲中国企业是应该“走出去”的,但是从企业的层面来讲,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应该“走出去”,并不是说又是一个风口,不管是不是适合企业自己的需要,都要走出去。企业是不是要“走出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讲,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是不是能够产生某种“利差”,这个利差不仅仅是利息的差别,而且是利润的差别,是盈利率的差别,是利益的差别。
通常来讲,这种利差无非是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是国内的市场已经饱和了,或者是已经盈利率过低了,所以有开发新市场的需要。
第二是在国外有一些稀缺的土地、劳动力,或者其它的自然资源,你必须要使用海外的市场。像包括现在很多中国的企业都到国外去种地,因为国内的很多土地,一方面本身资源有限,另一方面很多土地都被污染了,你再说你是怎么有机的,但是人家一听你这个产地是某某地方,消费者就缺乏足够的信任。
第三是战略资产的全球配置,这个主要就是说你要控制关键的销售渠道和一些新兴的技术。
最后就是规避风险,因为你要规避贸易壁垒,规避了汇率的波动。像在美国的话,日本的丰田和本田每年都轮流是畅销车的第一名、第二名,但是这些车是不可能在日本本土制造后输出到美国的,而必须要在美国,像加利福尼亚,要本地生产,这样才能规避贸易的壁垒。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企业是需要“走出去”的,这是从国家层面来讲。对于具体的企业而言,需要看具体的企业,国际跟国内的市场是不是能产生某种利差。
二、世界经济、国际市场的状况
可能这是为什么主办方希望我谈一谈关于世界经济走势的一些观察。
世界经济走势,这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具体细分来说,它有这样几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创新驱动的长期的趋势变化;一个是市场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再有是特定行业的季节性变化;另外就是不可预测的随机性变化。后两点,特定行业的季节性变化和不可预测的随机变化,这个可能跟我们这个论题不是有太大关系。市场经济的周期性变化会有一定的关联,因为牵扯到什么时候抄底,不要在高峰的时候接盘,但这个也不是最主要的。因为时间有限,我想主要谈一谈关于创新驱动的长期变化问题。
关于目前世界经济走势长期趋势的变化,有很多的讨论,那我想主要谈这样几点,就是我自己的一些观察。
第一,“云、大、物、移”
即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整个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经营方式和消费者的消费方式,这一点像包括电商、人工智能,包括电动车,包括现在很多无人驾驶汽车。很多人在谈论将来都是无人驾驶的出租车了,这个东西会很大的程度上改变很多的生态。因为现在我们很多使用互联网技术的,更多的还是服务业,比如说用微信,这个产业链并不是很长。但是如果你把这些技术和像汽车这样的行业联系起来,这可能会形成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所以这个影响绝对是不可低估的。
第二,中小企业挑战大型企业,作为创新的主导力量
因为传统上我们一谈创新都谈财富500强,因为就是他们最有资源、最有资金、最有能力创新。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创新,更多的是出自中小企业。特斯拉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电动车,包括现在一些无人车,并不是出自三大汽车制造商之手,它是出自中小企业,它不需要跟大型的企业进行联合的研究。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什么叫创新?回到创新根本的定义,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对于现存的产品格局和市场格局的一种否定,越是重大的创新,越是对现有的产品格局和市场格局的一个根本性的否定。而大型的企业,特别是具有主导地位的大型企业,通常是现有的产品格局和市场格局的最大的受益者。所以重大的创新都会引起利益的冲突。这一点,像原来柯达,这是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就是原来在胶片技术上他是居于领先、主导的企业,但是他不能及时的采纳数字照相技术,最终导致了破产。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展开了。
第三,“以小搏大”、跨界竞争正在成为常态
这一点主要得助于金融创新的发展,这些天使、风投、私募、基金,这种创新的股权融资的方式为“以小搏大 ”与跨界竞争成为常态,奠定了基础。所以现在的企业确实不好说谁是你的竞争对手,你确实不能只关注目前已经在业内存在的这些人,明天你不知道会从哪个不同的行业突然出现一个令人非常诧异的竞争对手。时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我就简单讲这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