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冗长的内部会议会浪费大量时间,长会(超过60分钟到90分钟)通常没有成效
对国内企业来说,加班没有等值回报也是员工厌恶加班的重要原因。有评论者指出,“996工作制”在很多知名互联网企业中早已实行,58同城的员工却如此愤怒的一个原因就是,该公司的薪资待遇并不突出,而零补贴的长时间加班意味着变相降薪,这样的加班自然不受欢迎。
此外,还有员工和分析人士认为,58同城此时推出“996工作制”是变相进行人员清理,不能接受的员工会自动离职。这样既能清理队伍冗员,又不需要付出直接裁员那样的补贴。果真如此,加班不仅没有回报,还会有利益损失,员工的强力反弹在意料之中。
员工长期加班,企业效益不一定好,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弊端
企业希望员工加班,主要是为了降低企业用人成本,增加企业产出,但效果如何,国内仍缺乏权威研究。不过从国外的一些研究看来,员工长期加班,企业不一定得到太多的好处。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员工一周工作50小时以上,企业生产率将大幅下滑,超过55小时生产率将几乎锐降至零,因此多出的15小时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这份调查的作者约翰·潘卡韦尔表示,这可能是因为“长时间工作的员工可能会感到疲惫或压力,这不仅会降低他们的生产率,还会增加失误、事故和疾病的几率,给雇主带来损失。”
在日本中京财经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中,超过70%的受调查企业承认,因加班而导致疲劳工作、效率下降的代价已超越额外工作带来的收益。2009年,日本《钻石周刊》尖锐地指出,“过度加班是一种不健康的经济现象”,“加班不是日本崛起的根源,相反,它是日本在过去20年里走向衰退的原因之一”。
在日本的末班地铁上,随便躺下睡觉的职员并不少见
企业过度加班,对社会还有些意想不到的危害。在日本有分析人士认为,加班导致很多女性被排除出劳动大军,因为工作时间过长让女性无法平衡家庭和事业,“新妈妈”往往被迫辞去工作,要不就打定主意不要孩子;同时,父亲因为工作时间长,会在家庭教育中缺席。因此,日本政府在“少子化”对策中提出,更要改变“工作方式”,争取让有6岁以下孩子的男性有更多时间回归家庭。
“加班文化”导致企业效率低下,则直接影响企业的海外竞争力。即使企业走出去,也常会水土不服。2012年,国内媒体曾报道,巴西圣保罗州负责外贸事务的官员曾在当地报纸撰文指出,中资企业的巴西籍管理人员因“经常加班、凌晨开会”而抱怨不休。有统计表明,42%的巴西籍管理人员在中资企业内干不到1年就辞职走人。
遏制加班,需要法律介入,还需要企业主动转身
按照“996”工作制的要求,朝9晚9,每周工作6天,即使休息2个小时,每天工作也有10小时,6天就是60小时。这样的工作时间安排,不少劳动法专家认为,这已经明显违反了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投诉,由劳动监察部门介入调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