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各媒体曾密集地爆出了几家公司数据造假的消息,人人车、瓜子二手车、美柚、大姨吗、蜻蜓FM、喜马拉雅,涉事企业名号依次排开,你定不难察觉出这其中的“成双成对”,竞争对手间的 “不离不弃”在这其间似是演绎得淋漓尽致。紧随融资消息而来的,从来不仅仅是鲜花掌声,还有 “敌人”的炮火,而在这资本寒冬季,你来我往的交战更是猛烈而频繁,因为一招不慎,很可能意味着彻底的覆灭。
创业公司那边是真伪难辨,胜负未分。而于投资人,倒是不见一般看客的大惊小怪。有圈内人表示,其实,“若不是自己投资的企业,多半也就看看热闹,毕竟司空见惯了......若是自己拟投资的行业或者企业,这么一掐或许泡沫也就相互挤掉了,还顺便一睹创始人性格与行事风格,倒也算不得坏事”。
但是,场面总归是不好看的,用罗老师的话说, “太不体面”。
假若回顾前文提及的几家公司历史,你会发现,它们也多是拼得了优秀团队,讲得了创业经验,说的了融资故事,打动了不少投资人的主。
成立于创业潮(2012-2014年)它们,在早几轮的融资中都走得叫一个顺畅,巨额融资到手,接下来就是烧钱补贴、广告宣传冲高流量,以取得更大的市占率……后续的情节,设想中的应该是,把所有的竞争对手耗尽,成功成为行业龙头,然后可以通过对现有业务收费或提供增值服务,实现正向的现金流。继而再多元化发展,扩大规模。
但遗憾的是他们迟迟没有成为垄断性的龙头,而更糟的是,互联网创业的玩法已经开始变了。
游戏规则变了,2VC不再行
2015年下半年,创业高烧逐渐消退,投资机构变得更为冷静,单一句 “流量变现”并不再能轻易地说服拽紧了腰包的投资人。不久前,滴滴投资人朱啸虎还表示,现如今,相较于收入、增长速度、流水,投资人更关心的是你的毛利、获客成本。换句话说,投资人们要看的是企业当下的盈利能力。对于那些已经在行业中摸爬滚打几年,却仍就画大饼的创业公司,吃了教训的投资人也是愈发的谨慎,随着投资潮退去,裸泳者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了。
而对于企业而言,更尴尬的点在于,发展进入后期,融资到C轮后,数据已经越吹越大,骑马难下,只能狠了心往惊悚向走。
而归根结底,到底是变现能力差的赶上了资本下行的坏时候,多少又抱了些自我美化的侥幸心理。
这又回到了“商业模式”这个老大难上来了。
就这几家而言。倘不论美柚的利润数据是真是假,单以工具类产品,做大规模后,接入电商的商业模式来看,美柚今后能实现可观的利润吗?
虎嗅就此采访了业内资深人士,其表示:电商挣钱,主要靠自营和金融产品,给第三方接入流量的第四方生意,利润率低,难以做大。易观分析师姜昕蔚也认为,“作为垂直电商会面临的是目前大部分电商共同面临的问题,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大平台和垂直业务之间会越来越模糊,当垂直平台为了更大的流量和业绩争取做更大的业务时,整体业务发展的成本就随之升高。”
另一边,大姨吗在做电商增加营收的同时,还尝试向医疗领域延伸,做自己的硬件产品。2016年8月,柴可曾对媒体说:“互联网企业只是大姨吗的显性特征之一,医疗和健康,才是大姨吗在过去四年里一直专注发展的领域。”根据公开数据,过去四年,大姨吗共融了投资人4-5亿元,经期管理工具不见赢利,“专注发展”的医疗和健康不见一个产品。也就难怪有媒体质疑:“融资七轮还要转型,品牌定位困难。”而这看起来,更像是为2VC描绘的“美好蓝图”。
垂直工具类App为谋求高利润,向深度延伸,寻找核心竞争力,这个发展思路是对的。可是做什么产品?用户转化率能有多少?能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以上?智能硬件投入大,更新快,跨界后,还要面对另一领域的激烈竞争,这也将是一条“九死一生”之路。柴可太会讲故事,过去投资人也给了他足够的耐心。而今,相较于画大饼的功力,他急需证明的是自己赚钱的能力。
相对来说,人人车和瓜子的商业模式似乎更成熟,做免费的交易中介,然后通过金融和汽车后市场赢利。可是他们也没有成为下一个滴滴,在网上买车,消费者的习惯,平台的作用,还都没有成熟。虎嗅作者张俊就曾在文章中写到:“再大的市场如果没有牛逼的解决方案,也基本与你无关。何为牛逼的方案?不仅仅是需求解决体验闭环那么简单,更要像《从0到1》说的那样,比现有的主流玩家们效率高出一大截、常常要把行业效率提升10倍以上,用户才真的可能被触动。”
融资进入后期,老大和老二斗法
而从竞争的角度来说,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严冬之下,更是穷凶极相。
尤其发展进入后期,融资到C轮后,行业集中度升高,老大和老二斗法,有时候追求的不是绝对值,而是相对值,对垒之下,双双都起了飞。
而虎嗅就企业互揭数据底裤一事向投资人采访时,也有投资人表示,希望在资金优势上碾压对方,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对手无法获得融资,数据是核心,顺便,也可以此降低对方社会品牌美誉度。
如此折腾,投资人怎么说
创业公司数据造假,投资人无疑是最为直接的受害人。不过只要这火还没上身,到底也就是围观的心态。不过要说一般数据毫无问题的,也几乎是没有,能相互指责恰恰也是因为深谙此道,毕竟有赖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黄金8年,相关的地下造假产业链都已经是十分的成熟。
而为了尽可能地少入些坑,除了多熟悉行业、团队外,有投资人表示:其实做尽调的时候都会带着“不信任”感去判断,都会有相对的预期。而成熟的投资人都会去调取第三方数据,进行比较。另有投资人称,若是看应用市场的数据,都是直接打4折算的。
然而万千小心总还是有不幸中了招的。
不过跟一般的上当受骗了找警察不一样,投了不靠谱企业的投资人,往往是主动帮忙想办法造数据,在新一轮融资的时候跟着被投企业一块忽悠后来者接盘,倒像是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也挺悲剧的。”有投资人感叹。
所以,受骗了为什么不“找警察”呢?
创业公司数据造假事件频频被揭露,不论是对用户、媒体甚至是投资人提供假数据,甚至买通第三方咨询公司进行数据造假,难道真的没关系吗?
为此,虎嗅咨询了法律人士虎嗅作者林华。他表示,一般出数据的公司是调查和咨询公司,融资公司拿了故意造的假数据给投资者,构成欺诈。
1、如果投资者基于数据进行投资,这就和我们买米看重量一个道理,虚假标注是欺骗和误导投资决策。
2、从后果分析,由于投资者和融资公司构成契约/合同关系,可以主张因欺诈而要求投资无效,追回投资款。这也要看数据本身的重要性,一些无足轻重的数据或者的确不同统计口径差异会很大的数据,不一定影响决策。
但是,我们似乎很少会听到有创业公司因数据造假而遭到惩戒的。
对此,林华表示,造假在中国互联网是一种惯例,比如直播会出现很多假粉丝。一方面这可以看成是一个已经形成的怪圈,一方面在造假的危害性也要区分,比如假粉丝一定程度可以帮助直播用户和直播人感到舒适,危害程度不算大。不过说到创业公司数据造假被告,可能有两个原因造成,首先是融资时候给投资人书面假材料的风险谁都知道,一般情况融资企业也会谨慎,所以给投资人的数据和公开披露的数据不一致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投资人在投资没有安全撤出时会面临困局,一旦撕破脸皮投资要不回来而击鼓传花的游戏也破灭。
而这一观点也被不少投资人认同,一方面,负责项目的投资经理自然不会愿意承认由于自己的专业不到位而上了贼船,而另一方面,即使起诉,投资机构的损失并不能如愿追回,反而是连安全退出的侥幸都丧失,听上去就不太划算。因而,更多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沉默,主动或被动地走起了旁氏骗局的路子,似乎成了某种隐秘的共识。
数据造假案例的频频曝出,有投资人将此看作是“移动互联网创业泡沫的一个信号”。显然,一切还只是刚刚开始。
在2012-2014年间,太多人出走创业,群情激昂,资本亦是疯狂。根据道琼斯风险资源的统计,中国2014年的风险投资总额达到155亿美元,创下该机构2006年开始统计这一数据以来的最高记录,两倍于2011年创下的73亿美元的最高记录。
然而好景不常在,时间移置2015下半年,资本陡然转冷,友车、爱拼车、庇护网、程途网等曾经扑腾了些小浪花的项目纷纷倒闭,创业公司死亡名单满天飞,倒闭的魔咒从抗风险最弱的企业向上传导,最近更是出现了白鹭美关闭、全城热炼关门、爱鲜蜂裁员、美团裁员、糯米被传出卖的批量“坏消息”。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对于行业规模小、商业模式不成熟的企业,即使是前3名,都应该已经察觉到了生存的危机。
不过相较于将精力消耗于同行撕扯,行业整合,尽快找到盈利模式,或向其它领域转型似乎才是更明智的做法,而随着泡沫被挤压,真正有价值的行业和企业才会呈现出来。创业者和投资人也将更趋于成熟和理性。
最后,附上三组互揭案例~
人人车vs瓜子二手车
去年9月份,京东CEO刘强东在一次内部讲话中提及,一家估值两亿美元的二手车APP公司,其实交易量少得可怜,“只有两辆!还是员工自己买的”。
段子也好,真实也罢,从前年二手车创业被风吹起来后,商业炒作、刷单、数据注水、夸大融资额等现象在二手车平台中并不鲜见。
8月23日,人人车CEO李健在与团车网的合作发布会上对外公布了最新业务数字:人人车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通95座城市,7月份二手车成交突破18000辆,个人交易规模领先业界。但数字一经公布,便引起质疑。有自媒体爆料人人车7月的成交量出现大幅下滑,甚至低于6月成交量,真实的数据只有10000多一点。另有北京商报在8月25日报道称,人人车对外宣布已经覆盖95个城市,但其网站页面上仅有64座城市,而按照人人车提出的“千城扩张”计划,以目前的扩张速度,人人车仅完成了31.7%。
时间再往前推,在去年8月份人人车宣布完成由腾讯战略领投的8500万美元C轮融资,但人人车财务顾问华兴资本向媒体推送的新闻稿披露的融资金额为6200万美元。数字打架让人人车再受争议。
C2C二手车领域的另一家创业公司瓜子二手车也身处舆论漩涡之中。
同样在8月底,瓜子被传高管震荡,先是阿里铁军出身的COO陈国环因身体原因调岗至CSO,然后亦来自阿里的HR负责人邱琳传出离职,还有自媒体爆料称原技术负责人王晓宇已经被架空。
时间再前推至去年12月,瓜子二手车宣布从58赶集集团拆分的同时也公布了一系列数据:月活跃用户已超过了4000万,目前实时在售的车源达到了5万辆。同样,数据公布后就惹来非议,有媒体称瓜子二手车直卖网实际车辆只有3万辆,核验方式为以消费者身份,直接在“瓜子二手车直卖网”实时搜索全国、全部在线的实时车源,网站显示的可选车实际为31000台左右。
美柚vs大姨吗
美柚和大姨吗是一对老冤家。同为女性助手类App,他们相伴着获得ABCD,一直到E轮融资,相互间的斗法也愈演愈烈。这一次挑起事端的应该是美柚。
2016年7月18日,美柚CEO陈方毅“内部邮件”传出,其中写到:“在最初的经期管理市场,美柚经历了‘带着血的战争’ …… 战争到现在,已经接近尾声,我们的DAU(日活用户量)已经是第二名的三倍多”。并宣布:“二季度,公司的盈利规模超过1000万。”“柚子街每个月的GMV已经超过1亿元,并且还在以非常高的速度在增长。”“将在近期公布新一轮融资”。
随后,一批为美柚歌功颂德,并质疑大姨吗的文章陆续刊出。“美柚已实现千万元盈利,新的行业老大产生”“美柚E轮融资10亿,只因坐上工具类App的新三级火箭”“大姨吗被反超?被忽视的战略升级才是关键”……
期间(8月15日),美柚确认完成10亿元人民币E轮融资,并完成对VIE架构的拆除,正式回归国内资本市场。并表示:“用户并不需要太多的经期管理工具 …… 从IOS排行榜上看,美柚持续在总榜的100名左右,其它同类产品已经跌出500名之外”。把这一轮挑恤做到了最高潮。
至此,为期近一个月的宣传期,一波波地放大效应,堪为典型公关范例。
但既往历史告诉我们,这仅仅是个开始,大姨吗也不是好惹的。不同于陈方毅的激进好战,大姨吗创始人柴可显得更为低调和有城府。一直无言的大姨吗,似乎在寻找攻击的机会和方位,争取一击而中。
8月26日,一位“好事”网友在知乎上帮美柚算了一笔账:根据美柚一千万的电商盈利,美柚的实际注册用户已经达到惊人的18亿!
此文一出舆论开始调转风头,标题变成“美柚涉嫌数据造假,被网友实力打脸”。互撕之势正式开启。
随后双方就数据真假,测算方法,战略优劣展开多轮隔空舆论宣传战。间有重磅信息被丢出,比如,8月28日,有消息称,大姨吗融资BP泄漏,
MAU(月活跃用户)数据严重造假,导致投资人不敢相信,新一轮融资进展缓慢。并且,大姨吗还私下给投资经理许以回扣,以期能在基金内部推动融资进程。
有记者就大姨吗被指数据造假一事,向大姨吗官方求证,大姨吗一名公关人士回应称,此事是友商的恶意攻击,并表示已掌握友商公关负责人在各个微信群发红包、求扩散文章的截图。而美柚的公关人士则表示,这事(大姨吗数据造假)和他们没关系。
8月30日晚,原本各执一词的双方,却“不约而同”地对外发表辟谣声明。美柚晒出最近30天电商后台交易数据,证明此前对美柚的怀疑纯属造谣。大姨吗则驳斥了融资失败论,表态称新一轮融资已接近尾声,鉴于协议和相关法律暂时不能公布。
虎嗅联系到美柚的公关负责人,其表示:我们已经公布后台数据了,月交易额是1.2亿,收入超过1000万。柚子街佣金率10%左右。不明人士在推测季度成单率时,完全没有考虑重复购买情况,因此推导出美柚用户超过18亿,误导了公众。我们没有说谎。公司已经声明过,不再回应了。
大姨吗创始人柴可在接受虎嗅采访时亦表示:“美柚能拿10个亿,我很高兴,这印证了我们事业的价值。”“对下一轮融资,什么影响都没有,因为已经做完了。这应该是上市前的最后一轮。”
看起来双方已经暂时偃旗息鼓、握手言和,本轮互撕似是平息。
喜马拉雅vs蜻蜓fm
这对来自移动音频行业的冤家,撕咬地更是猛烈些,不过严格来说,喜马拉雅在本轮战役中,只能算个躺枪,双方的正面交锋要追溯到去年11月份。
导火索是一篇名为《如何评价蜻蜓FM 伪造用户活跃度等数据?》的知乎贴被喜马拉雅的公关们疯狂转发,文章指出,蜻蜓FM利用“普罗米修斯”在安卓手机App后台调用相关进程刷DAU数据、利用“宙斯”以一看不见的浏览器打开广告主的网站,接着用程序模拟用户行为点击,伪造广告的展示率和点击率数据。
继而蜻蜓FM也祭出官方微博,发表长微博称“某友商雇佣枪手和水军”,暗指喜马拉雅恶意中伤自己。
数日后,喜马拉雅的官方微博也出动,发文《喜马拉雅4问蜻蜓FM:关于数据造假,敢不敢正面回应?》,从技术角度再次质疑蜻蜓FM利用“普罗米修斯”、“宙斯”模拟用户点击行为,并附上GITHUB蜻蜓FM反编译源代码,正式挑明向蜻蜓FM开战。
当日,蜻蜓FM在其官方微博回应质疑,针对“广告刷量代码”一事这样解释道:
“其实是用于数据比对与验证的技术方法。原因是目前第三方广告监测平台众多,各家的广告监测代码格式都不一样。而Android系统又具有严重的碎片化问题。在做一些广告平台的对接时,真实用户环境下的测试和验证显得非常必要。双方的系统联调以及数据对比,对损耗误差调教是一个常规过程。”
同样在这天下午,有文章爆出喜马拉雅FM也存在“数据造假恶意刷广告”的情况。
双方你来我往,各执一词,与此同时,媒体还曝出了喜马拉雅资金链断裂、C轮融资遇阻的消息。
时隔将近一年之后,风波再起。
蜻蜓FM于7月21日,宣布正式启动新一轮融资(E轮),8月底,陆续有文章指出蜻蜓FM“一年用户缩水8千万”,意指蜻蜓FM一年前的用户数据造假。当然,和一年前一样,蜻蜓FM很快便通过官方微博进行澄清,称自己再次遭黑。而喜马拉雅也会在每一篇关于蜻蜓FM的文章中再次出现。
至此,真伪难辨,胜负未分。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