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春雨医生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企业进入人们的视野,此后是大批创业公司蜂拥而至。2011年1月至今,共有1134家互联网医疗企业注册,533家企业获得总额超过33亿美元的投资,每家企业平均融资623万美元,互联网医疗公司的估值一路飙升,2016年《互联网周刊》发布未来独角兽企业TOP150榜单,竟有7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入榜,来势之猛、发展之快,大有颠覆传统医疗之势。
此后,虽有大量资本继续涌入,但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及疾病的复杂性,还有政策等因素限制,早期项目多集中在健康管理和在线咨询服务。经过约2年的探索期,许多企业意识到,线上服务只能解决浅层次需求,更复杂的病例和特殊医疗需求仍需回归实体医院。于是一些单纯开展线上服务的企业纷纷向线下延伸,如建立线下诊所和医疗中心、将药店升级药诊店、签约家庭医生、互联网+体检等,展开对医疗入口的争夺战,目前仍未探索出成熟的商业模式,整个行业陷入赚钱慢,赚钱难的困境。号称互联网医疗第一股的宁远科技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亏损,2016年前6个月亏损超5000万元。
热潮过后投资者发现资金投入后无法变现,更看不清未来的盈利模式,投资市场逐渐趋于理性。据动脉网统计,截止到2016年第三季度,尽管投资金额继续保持高增长,但投资次数较2015年下降了40%-50%。受其影响,互联网医疗的创新创业视乎也进入了冰冻期,如何产生有效的赢利模式是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不断寻求转型的同时,企业也在思考如何在现有政策环境下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医疗服务,为政府、医院、医生、保险公司、患者以及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等相关利益者创造价值。
以东软熙康、微医集团为代表的企业勇于创新,针对某些慢性病和常见疾病率先开展网上诊疗服务,并探索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新模式。随着宁波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的落地,一种医疗服务的新业态应运而生。这种以实体医疗机构为依托的互联网医疗模式一经诞生即受到广泛认同并寄予厚望。其共同特点为:
互联网医院必须具备一个实体医疗机构,取得合法资质;
有一个强大的信息平台支撑,实现智能分诊、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
借助与实体医院合作,真正参与到诊疗环节。
此外医生可以在网上实现诊断、提供治疗方案,进而扩展到药品配送、医保支付等,打造医、药、险闭环。随着这种新模式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医院参与其中并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开展实践。目前,全国互联网医院约40家。
互联网医院的切入点是从老年病、慢性病患者入手,由于处方外流,未来有望释放千亿元级市场空间。当前的主要盈利模式为远程会诊、健康管理服务、第二诊疗意见、药品和保险产品销售、软件技术服务、为实体医院以及第三方医学诊断机构(独立医学实验室、独立医学影像中心等)提供导流/转检服务、广告以及线下自建的实体机构提供的服务。随着政策放开、远程医疗的普及以及更多专家的介入,必将开辟更多的市场。
当然,互联网医院模式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政策环境支持、人们传统就医习惯的改变、医生和各级医院积极参与。在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下,互联网医院必须与政府及广大的实体医院合作,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开通网上医保支付,实现各级医院协同合作,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2017年国家将出台互联网医院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互联网医院标准、规范及准入政策,互联网医院或有望成为一类新型医疗服务机构。届时,互联网医院将更加规范、安全,其高效、便捷的优势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二、从魏则西事件透视民营医疗的发展困境民营医疗的2016是在困境中度过的,百度血友病吧、莆田百度大战、魏则西事件等风波不断,民营医院再次被推到了舆论浪尖。尤其是魏则西事件的背后揭露出莆田系的欺骗行为使民营医疗陷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信任危机,甚至社会资本办医、医疗市场化也成为批评的目标。尽管民营医院存在许多问题,但莆田系不能代表所有民营医院,也不能因此而动摇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化的目标。相信通过这场风波能掀起一场民营医院改革浪潮。
今年5月,一则一名大学生因患滑膜肉瘤,受网络诱导就诊于部队医院外包给个人的科室,接受所谓有独特效果的生物技术治疗最终人才两空的报道,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然而,事件经网络和媒体不断发酵,一时间莆田系民营医院成为众矢之的,全国各地民营医院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民营医院概念股集体下挫,医院的营业额直接下滑。直至国家相关部门成立调查组最终对涉事机构和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罚才告一段落。
透过魏则西的事件,我们冷静下来仔细思考,莆田系并不代表我国的民营医疗,民营医院也不应该为此而背上黑锅。
我国的民营医院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多由私人诊所逐渐扩展或民间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形成。进入21世纪我国医疗市场全面开放,民营医院大量出现。特别是近几年国家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密集出台,促使民营医院在过去两年迎来了高速增长。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截至2015年底,我国民营医院数量达到14518家,占医院总数的52%。首次超过公立医院,成为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补充了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不足。
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2亿,有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患者人数为2.6亿,单纯依靠公立医院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2015年我国总诊疗人次数为76.9亿,其中民营医院承担了12%的服务量,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然而从总体上看,虽然我国的民营医院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数量上占据了半壁江山,但还是多而不强,有许多问题制约其发展。
人才不足
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不仅仅是依赖于先进的设备和管理水平,更依赖于卫生技术人才。民营医院的专家、学科带头人,约80%都是聘用各大公立医院退休人员,以55-60岁居多,许多专家80多岁还在出诊,从长远考虑并不利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对比2015年我国卫生人员数据可以看出民营医院在专业人员配置上处于较低水平。
公立医院垄断
公立医院占有80%以上的医疗资源,大多数中小规模民营医院还仅停留在男科、妇科、牙科、医美等狭窄领域以及医保范围以外的医疗服务。民营医院在卫生设施、医疗服务以及卫生费用上与公立医院相比差距很大。
此外民营医院的收入也远远低于公立医院。权威数据统计,中国最佳民营医院TOP3的年收入总和只有最佳公立医院TOP3的10%-30%。而TOP3民营医院与同等级城市公立医院的数据相比仍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