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津市科委获悉,天津市今年将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为契机,加速区域创新链建设,推动科技型企业群体壮大发展。年内将新增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8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800家,全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将超过10万家。
截至目前,天津市科技型企业总数超过9.69万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总数达42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093家;“小巨人”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1/3,科技型企业成为推动天津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为推动科技型企业持续发展,天津市科技部门将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为契机,优化完善科技型企业发展工作机制,“一企一策”做好国家高企培育认定,深入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进一步提升“科服网”等平台服务水平,全年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00家,新增科技型企业50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80家,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0家。
此外,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天津还将持续开展新一轮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行动,促进中小企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动能转换和提质增效,进一步培育创新动能。今年将推动3000家中小企业实现创新转型,扶持120个“专精特新”产品,打造一批产业配套能力强、细分市场领先、知名度和影响力大、技术水平和创新程度高的“单项冠军”。
陕西省财税补贴名单纳入七百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日前,陕西省科技厅公布2018年第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703家企业入库。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财税实施措施的意见》文件精神,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享受税前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20万元至40万元财政补贴。据了解,这是陕西省首次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财税补贴范围。
据悉,入库2018年科技型中小企业需满足以下条件: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的居民企业;职工总数不超过500人、年销售收入不超过2亿元、资产总额不超过2亿元;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属于国家规定的禁止、限制和淘汰类;企业在填报上一年及当年内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严重环境违法、科研失信行为,且企业未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企业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所得分值不低于60分,且科技人员指标得分不得为0分。该标准比已经实施的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评选要求更加宽松,补贴额度更大。
本次公布的70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陕西省今年入库的首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布辖区为西安高新区256家、西安市科技局180家、榆林市科技局103家等。今年陕西省计划公布两批近2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这是陕西省首次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认证。陕西省科技厅目前正与财政、税务部门协调研究,一旦确认补贴总额和减税细则,将尽快向社会公布,切实为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减费降税。
新疆乌苏:加强企业科技创新培训
为加快推进塔城地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3月20日,塔城地区科技型企业培训会在乌苏市企业服务中心举行。来自乌苏、沙湾的70多家企业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邀请专家为各中小型企业负责人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管理办法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通过此次培训,与会企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管理办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有了深刻认识和全面了解,有利于与会企业进行企业评定,及时依据政策进行企业的申报和税收减免,也让各中小型企业从中了解到了国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申报流程和申报后可享受的项目申报,为企业的成长壮大奠定了良好基础。
河北邯郸实施五大科技创新工程
以建设国家级创新型城市为目标,邯郸今年将实施五大科技创新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力争到年底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00家,总数达到900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7家,总数达到38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增加到280家;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5家、院士工作站3家,市级创新平台10家;专利申请量突破4800件,技术合同交易额25亿元以上。
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开展“双创双服”和“扶工助企”活动,精准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团队引进、融资难等问题。组织实施苗圃工程、雏鹰工程和科技小巨人工程,通过孵化培育、引进创办、转型升级等方式发展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数量规模。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资金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入库企业280家以上。发挥服务机构作用,针对薄弱环节开展针对性帮扶指导,推动后备企业向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发展。实施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创建计划,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信息数据库,鼓励引导具备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力争企业研发机构登记备案数达到500家以上。
创新平台建设工程。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三级孵化模式,推进邯郸创业中心、邯郸市科苑企业孵化器、涉县创业中心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年内新增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其中省级3家以上。实施众创空间绩效考评,指导各县(市、区)建设两家以上众创空间,新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25家,其中省级10家以上。推进1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4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0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协同创新推进工程。围绕精品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工业、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现代煤化工六大产业开展科技招商,承接京津地区优势产业转移。积极参与京津科技合作与交流,建立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0个以上,其中入选省级产业创新创业团队1家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10名以上。推进北科院邯郸分院建设,打造科技孵化器、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科普中心。
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组织实施3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围绕中船重工718所和汉光重工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推进军民科技融合发展。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重点支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优质果品产业、绿色蔬菜产业、生态养殖产业等技术创新,育成新品种3个以上,开发农业新产品、新技术10项。
科技体制改革工程。优化项目管理流程,建立完善限时办结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创新市级财政科技资金支持方式,做强邯郸市科技金融联盟,定期举办科技金融对接会、推介会、论坛等活动,发布科技金融政策、推介金融产品,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科技贷款额度达到5.2亿元。
河北: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
针对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服务不优、地区不平衡等突出问题,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活动实施方案》提出六项重点任务并明确分工,以推动企业向高新化、高端化发展,形成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2016-2020年)》,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进行梯度培育、差异扶持,推动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2018年全省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万家。
做大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采用常年申报、定期备案的方式,筛选符合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创新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壮大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2018年底入库企业达到3000家以上。
组建专业化服务机构。以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咨询机构为重点,建设一批专门为入库后备企业提供培育服务的机构,支持服务机构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业务。
构建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提升工程,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孵化链条,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和多元化服务,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式发展。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列入孵化器重要考核指标。
积极引进京津高科技企业。对京津高新技术企业在河北省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直接纳入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作为培育重点在研发资金、创新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整体迁入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便利化服务实现高企资质互认,确保其持续享受高企优惠政策。
开展全方位创新服务。在各市、重点开发区、部分县(市、区)开展常态化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培训,2018年培训场次在100场以上。利用“知识产权超市”、技术项目对接会等手段,开展资源对接服务,推动知识产权、先进技术等创新要素向入库企业聚集。借助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云服务平台,开展智能化高效服务,实现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简易化和准确化。
嘉兴打出科技创新“组合拳”推动企业竞争力提升
今年,嘉兴市科技局将打出“组合拳”。首先,通过对科技型企业集中培训和定期走访的形式,进一步加强各项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引导企业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意识,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与此同时,改革科技经费使用办法,建立企业研发费用投入普惠性奖励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研发费用补助力度。其次,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骨干企业转型提升,完善高新企业后备培育库,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创新主体培育,不断强化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培育扶持一批创新意识强、生产技术先进、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第三,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支持有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利用高校院所科研资源和人才技术优势合作共建创新联合体,引导创新资源、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还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和企业研究院,促进企业提升发展。
陕西省多举措构建陕西特色创新体系
陕西省将通过建设共性技术产业创新平台、“四主体一联合”校企新型研发平台、中小企业公共研发服务体系、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体系,实现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目标,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今年,我省将统筹全省优势科技资源,在重点产业领域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军民深度融合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推进转制院所吸纳高校科技资源优势,联建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形成为全行业服务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支持企业作为市场、需求、投资和管理主体,联合高校建立新型研发平台,开展全链条技术创新,推动高校自由探索科研与企业目标导向研究有效对接;推动现有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研发服务平台深度开放共享;建立快速响应、精准对接的服务机制,有效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加快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和孵化器建设,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建设,构建科技企业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
陕西省将通过强化高新区承载引领作用,推动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升级、实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我省将发挥西安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发展联盟的作用,深化“托管”和“飞地”机制,促进高新区协同创新、联动合作发展,支撑引领区域创新发展;完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服务体系,统筹部署农业科技园区,支持全省设区市围绕主导特色农业创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园区等创新平台;实施“一市一策”,支持全省设区市建立“政产学研用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和省市联合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探索科技资源匮乏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模式,推动政策、环境、金融、服务创新,支撑县(市、区)创新驱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