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葡萄飘香。在海南区赛汗乌素村,一颗颗圆润饱满的葡萄挂满了藤蔓,这几日,葡萄种植户们正忙碌着采摘、装箱、送货、摆摊位,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赛汗乌素村黄河村民小组是我市远近闻名的葡萄村,通过多年的发展,该村的葡萄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葡萄产业已成为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随着中秋节、国庆节的临近,在村口的道路两旁,村民们纷纷支起摊点,购买葡萄的人络绎不绝。“今年我们村葡萄大丰收,葡萄果实比以往都要大,价格也能上得去,除了在村外摆放摊位,现在每天还要去市里、车站送订单,一天得跑好几趟。”葡萄种植户李在芹一边为客人装箱一边高兴地说。
走进赛汗乌素村黄河村民小组,记者看到,葡萄长廊两侧的葡萄田里绿意盈盈,品种不同的优质葡萄如宝石玛瑙,散发着阵阵香甜的气息。在种植户刘秀珍的葡萄园中,黄河村民小组科技副组长王胜云正在为刘秀珍做技术指导:“这串葡萄已经有了白粉病,过几天葡萄杆就要变干发黑,这是细菌感染,在生长期得病的话,会影响含糖量,果实成熟会非常慢,现在需要剪下来……”刘秀珍告诉记者:“以前地里种植玉米、大葱,但是效益不好,收入不高。
在王胜云副组长的引导下,我加入了农友农业专业合作社。现在我种植了20多亩葡萄,有玫瑰香、龙眼、红提等10多个品种,今年能收获4万多斤。现在园里的葡萄品种大都是他带领大家引进来的,上市后非常受欢迎,一年下来仅葡萄一项就能收入10多万元。”王胜云是黄河村民小组的葡萄种植大户,也是赛汗乌素村的致富带头人。作为黄河村民小组科技副组长、农友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胜云带领村民集体种葡萄,每年还不断引进新品种,种植成功后在全村推广。
黄河村民小组有30多年的葡萄种植历史,但长期以来,农户单枪匹马搞种植,葡萄产业缺乏统一规划,发展缓慢。
2014年,王胜云牵头在村里成立了农友农业专业合作社,集全村人的智慧统一发展葡萄种植,在培育葡萄新品种、拓宽产销渠道、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等方面寻找产业发展突破口,全村葡萄种植面积由最初的300亩发展到了现在的1100多亩,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专业村。
在谈及如何带领大家走向致富的道路,王胜云脸上露出笑容。他告诉记者,2001年他就发现了种植葡萄的商机,黄河村毗邻黄河,再加上日照时间长、无霜期长等自然环境,正适合葡萄生长。当时的一株葡萄苗3元,他就买了几百株,三年后的第一次丰收,为他积蓄了第一桶金。村民看到他的葡萄越种越多,日子越过越好,就和他请教如何种植葡萄,王胜云便开始带领大家一起种植葡萄。这些年来,统一规划、抱团发展的生产经营模式让村民们都尝到了甜头。
王胜云告诉记者:“随着大家种植葡萄的面积不断增加,存放葡萄便成了最大的问题。葡萄丰收了,大批量上市,村民就得赶快卖,可是往往卖不上价钱。等过了销售的季节,村民又没有储存葡萄的地方,为了避免葡萄烂在地里,只能低价卖出。2015年,政府出资建起保鲜库,葡萄可以大量储存了,村民都不愁了,实现反季节销售葡萄,尤其每年春节前,葡萄供不应求,全村葡萄种植户的收入因此增加了不少。”王胜云一边向记者介绍情况,一边拉着记者去参观他的葡萄园。看着一串串即将上市的葡萄,王胜云的脸上乐开了花:“今年全村能产出150多万斤葡萄,不仅产量比去年大,而且价格要比去年高,每斤都能卖到10元以上。自8月份开始,就陆续有客人来观光采摘,也有一些企业和周边地区的订单。村民们腰包鼓起来了,生产积极性自然也就更高了,今年大丰收让我们更有信心继续扩大规模。如今,葡萄的产业链已经成型,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壮大合作社,让大家种植更好的葡萄,过上更好的日子,一起走上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