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蒙古自治区而言,以蓝天、白云、牛羊、骏马、牧人、歌舞、勒勒车、蒙古包等元素组成的草原风情,是其对外最亮丽的名片。那么,这些风情又给人以怎样的感觉和震撼?外来之人,在其辽阔的大地上、在有限的时间里,又该到哪里寻找这般风情呢?
说实话,以前,笔者感到要寻找这般风情,非要到千里之外的锡林郭勒或呼伦贝尔等草原不可。但今年初夏,在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观看的一场实景演出,竟彻底改变了我们先前的看法。原来,在繁华的都市里,也可欣赏到这般迷人的草原风情……
《千古马颂》演出现场
这场名为《千古马颂》的演出,通过《序:天降神驹》《人马情缘》《马背家园》《马背传奇》《尾声:自由天驹》等5个篇章,以精湛的蒙古族歌声、舞蹈、马术、杂技等手段,融合高科技声光电及全息影像技术,讲述了一个蒙古民族人与马的传奇故事。演出结束了,许多观众还深深地浸润在草原的气息里,久久不愿离去。而笔者在深深的感动中似乎对草原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千古马颂》演出现场
该剧讲述的是人与马的故事,但看完后总让人觉得更像是以这个故事为载体,热情讴歌蒙古草原上的马文化及马精神。走进草原历史的深处,蒙古人一直与马相伴前行,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马在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马的品格与蒙古民族的精神气质息息相通。蒙古人从骨子里对马发出的热爱,万千宠爱在一身,怎么赞美都不过分。马是上天赐给蒙古人的真爱,是草原上的精灵。作家黑梅曾这样描述蒙古人与马的情感纠结:“蒙古马,是情怀,信仰和精神寄托。在他们心中,马是超越马的!”
《千古马颂》演出现场
马给人以力量与勇猛。剧场里,静谧的草原上,月光如水,和风惠畅,突然,伴随着一声声尖利的口哨,一群群骏马呼啸而来,瞬间复活了那遥远的金戈铁马年代,“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一个个骑术精湛的骑手,马上马下,闪转腾挪,又让人仿佛看到了三国时的马上英豪: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这时,在震惊与震撼中,不由令人想起著名散文家周涛先生从灵魂深处所迸发出来的绝唱:我还听不得马嘶,一听到那铜号般高亢、鹰啼般苍凉的声音,我就热血陡涌、热泪盈眶,大有战士出征走上古战场,“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之慨……
马是人类的忠实的伙伴与朋友,古今中外,有无数歌颂人与马之间情感的传说与作品!日本作家德永直的《马》,那马哭了,赶车的人也哭了。前苏联电影《夏伯阳》,主人死了,那马也死了。《千古马颂》也以同样的情感,讲述了蒙古民族与马相遇、相知、相伴、不离不弃、生死与共的情感历程。人与马的历程展现了人类的慈善,是人们最深厚的情感。这个情感铸就了该剧的灵魂,也深深地打动着一批又一批的观众。
《千古马颂》演出现场
表现手段中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剧的编排者讲到,剧目的主要演员是马,在剧目排演之前的调训马匹、培训骑手、人马配合、马匹适应场地等工作都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整个排练过程中,演员队员坠马几百次,排练异常艰难。为此,专门聘请了内蒙古自治区专业马术运动教练对骑手马匹进行全程训练,确保了演出效果的完美呈现。另外,现代交响乐的运用、微缩草原景观、超清LED、环形投影幕、激光效果结合雨雪烟沙等特效,营造出了多维立体演出效果,让观众达到了裸眼3D感官体验。
5年前,该剧诞生于草原深处的锡林浩特,演出仅20余场。如今,该剧早移位于呼和浩特市,南来北往的人们能更便利地观看,今年预计演出114场。据统计,这些年间,累计有中、俄、蒙、美、德、韩国、新加坡、印度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近28万观众观看了该剧。2019年,该剧斩获第八届中国旅游投资艾蒂亚奖中国最佳旅游演艺项目奖金奖。
广西桂林有《印象:刘三姐》,云南有《云南映象》,四川九寨沟有大型舞台剧《藏谜》,山西平遥有实景剧《又见平遥》,西藏拉萨有实景剧《文成公主》。经过不断的改进与细化,如今,内蒙古草原的《千古马颂》已更加成熟,向外展示着这块土地上的独特风情和无限魅力!(陈沸宇贺茂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