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需要符合6种类别:一是优秀传统文化类,包括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遗场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为核心的场所,能够为学生提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二是革命传统教育类,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等资源单位,能够教育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三是国情教育类,包括体现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成就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大型知名企业、大型公共设施、重大工程基地等资源单位,引导学生了解基本国情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激发爱党爱国之情。四是国防科工类,包括安全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科技馆、科技创新基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单位,能够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掌握科学方法,树立国家安全观,增强科学精神和国防意识。五是自然生态类,包括自然景区、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基地等资源单位,能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树立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六是劳动教育类,包括具有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功能的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农业基地、企事业单位等,能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尊重劳动的情感,形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学习基本劳动技能。
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需设有面向中小学生研学活动专区,且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开放,要求能够开设适合不同学段中小学生研学课程,至少有一个活动主题。要求有面向中小学生群体的专业讲解、辅导人员,能结合研学实践教育要求提供有针对性、互动性、趣味性和引导性的讲解服务。
据了解,今年5月,自治区教育厅等10部门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指导意见》。今年起,全区中小学原则上要求每学年安排1至2次研学旅行,并将研学旅行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研学旅行,使中小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中华传统美德、光荣革命历史。各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在正常上课时间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小学4到6年级、初中7到8年级、高中1到2年级,原则上每学年组织1至2次研学旅行。在研学活动范围上,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不同特点和就近就便原则,确定不同研学目标和活动范围。一般安排小学在本旗县区域内、初中在本盟市区域内开展研学旅行活动,高中可以考虑在自治区范围内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记者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