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让许多高管和企业所有者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他们牺牲了稳健、韧性和有效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露出,许多全球性企业以微薄的利润运营。那些负债累累的企业原本依靠精益库存,准时的供应链和短期合同工运行,面对这一突然打击,这些企业首当其冲。它们现在将遭受疫情的种种不可预测后果的周期性、更长期的影响。许多高管和企业所有者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他们牺牲了稳健、韧性和有效性。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实际上牺牲的是企业本身。
在企业管理者努力重启生产线和让员工重返办公室的时候,他们还必须考虑如何为不可避免的未来冲击做好准备。这不仅仅包括新冠病毒卷土重来,还包括也许更危险的其他流行病,或者是气候变化的更长期破坏。像全球金融危机后的银行一样,企业需要建立更厚的缓冲来抵御冲击。如果企业不这样做,政府和监管者需要找到方法,鼓励或迫使企业加强防御。
至少在短期内,投资者回避脆弱的商业模式的行为能够提供帮助。股市和债市已经开始极度偏向资产负债表状况良好、信用评级高的公司的融资请求。美国投资者吉姆 查诺斯上月警告称,他正在做空依赖“零工”的公司的股票,理由是这场危机将改变社会和政治对依赖这种不稳定劳动力的企业的态度。
理想情况下,企业应该努力实现纳西姆 尼古拉斯 塔勒布所谓的“反脆弱性”策略,超越“韧性和稳健”,以便能够适应无序状态甚至在这种状态下蓬勃发展。
不过,在幸存下来以后,企业的首要任务应该是重建现金储备。很多企业将在政府的帮助下实现这一点,具体形式包括支持暂时下岗的员工、贷款和直接补贴。一些政府将此类援助与针对股息和红利支付的短期限制关联,这是正确的。例如,欧盟正计划禁止接受补贴的企业承担“过度风险”或从事“激进的商业扩张”。
随着经济逐渐摆脱封闭状态,企业开始通过放弃现金缓冲来寻求竞争优势,这种约束在度过危机严重阶段之后能持续多长时间,将是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自2008年以来,银行学会了在更高的资本充足要求下运营。这一次,银行也有一份责任,即帮助客户降低杠杆率。
其次,企业必须将其供应链从“准时”模式转变为“以防万一”模式。新冠肺炎疫情突显出供应商和客户合作的必要性。之后,应该由更大的幸存者帮助支持它们供应链中更小更弱的组成部分,而不是采取以邻为壑的方式,彻底摧毁供应链。
最后,企业需要加强支撑其成功的人际网络。当许多企业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裁员时,这将是一个挑战。但人际网络可以说是后危机战略中最关键的因素。就像纯粹建立在脆弱的零工经济网络上的公司可能会崩溃一样,那些拥有忠诚且适应性强的全职员工组成的安全网的公司更有可能渡过难关,并为度过未来的混乱更充分地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