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员工工作表现,忽略工作成果。
在工作上,无论做什么,结果才是我们最终要面对的节点。但是有的人工作能力很强,有着很高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需要太大的努力就能轻松完成安排的工作,但是这样一来对于看重工作表现的老板来说就会有一种他工作没饱和,他上班一直都很闲,这样一来自然难以得到很好的评价,最后这位员工不仅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反而还可能得到更多的安排任务,这样一来员工自然会不满,因为付出成本得不到应得的价值。
若是有的人工作很慢,效率很差,经常需要在公司加班加点才能完成,但是因为老板每次看到的都是很刻苦的样子,于是便以工作刻苦得到了表扬,并且轻而易举的得到了鼓励,最后就很可能会造成这样的员工越来越会“演”,而其他人看到后自然也无心工作,因为真正完成工作的得不到表扬,反而是“演”的得到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自己做了鼓励政策,员工工作效率反而变低了的原因。
2.
评价指标的关联性不强。
想要激励员工,那么就要有激励员工的评测要求,但是只会一味的抄袭还远远不行,更多的还需要我们集合具体的工作情况,工作内容等。
例如在同一家企业,有一个部门的基础条件很好,软硬件设施都很齐全,在这样的条件,员工工作自然很容易就可以做出成绩;而在另一个部门,不仅基础条件欠缺,环境还很艰苦,这样就算是能力很强的员工也必须拿出自己百分之两百的努力,才可能取得另一个部门普通工作得到的成绩。
这样一来在实施员工激励时,前者部门获得的表扬升迁概率大,后者很难得到鼓励升迁,这样一来激励政策就很难取得相应的效果。
3.
员工激励力度与频率失调。
在实施激励的过程中,收效是属于刚性的,还有边际效益递减以及边际成本递增等因素的影响,当某一项激励措施的使用频率逐步增加时,为了取得一定的激励效果,则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此时若忽略成本投入,就很难维持员工激励力度与频率的平衡。
4.
激励措施统一化,做不到灵活机动,很难根据员工的偏好不同,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
例如某一项激励是奖励健身卡,但有些员工并不需要,或者自己已经有了,但是因为都是统一的,很难变动,那么这样的激励效果也很难取得相应的效果,因为这对于员工来说,拿到了不会太激动,没得到也不会有过多的失落。
因人而异的激励措施才能真正发挥成本优势,使各种奖励用在“刀口”上,最大程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