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临时受命去浙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试听职业经理人的课程,了解老师的授课风格效,有机会引进转内训。
突然手机响了,原来是老朋友人资咨询老师谢革,她的工作室就在产业园的6楼。课后去拜访久未见面的美女老师。
一碰面三句不离本行,彼此的职业病又犯了,她分享了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碰到一个“多管闲事的老板”,到底怎样?
这位老板,曾经对人事经理说,你每天只知道给我倒开水,难道不会改变思路,换点红茶、绿茶、咖啡之类,太笨了。他也指责保安为什么大门管不住,放外人进来。甚至还对清洁工说,垃圾袋没有定时更换。造成如此多管闲事的老板,是谁的过错。
谢老师的答案:一方面是管理机制存在漏洞,另外一方面老板没学会授权,任何事都亲力亲为,结果不如人意,导致相关部门负责人懒的去管,反正老板会管,老板苦不堪言。
我认同这样的观点,越是高层越要懂得授权下属,让自己剥离琐碎之事,做该做的事。
同时,她还告诉我,现在的咨询行业已经改变思路,早不是完成一个项目收钱走人。我更好奇,变成什么?
咨询不是“保姆式”,而是“伴随式”服务。什么意思?“保姆式”只会让企业造成依赖性,坐享其成,等待别人把蛋糕喂嘴里,一旦咨询老师走了,立即打回原貌。
那么”伴随式”是咨询老师伴随企业共同成长,一边辅导一边培训内部接班人,那怕咨询老师走了,依然有人承接,继续推动项目往前走。这需要接地气的、有耐心的咨询,周期会是一年、两年、三年……
那么受到谢老师的启发,作为一名HR也要学会“伴随式”的思维,不是机械地工作。比如,企业引进外部咨询团队希望公司导入绩效管理考核机制。接下来HR要做什么?撒手不管,让咨询老师去做一套绩效考核机制。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此刻的HR高兴才对,众所周知,绩效考核不是把员工考倒,变相扣工资。而是通过推行绩效管理去激励员工的目的,让某人依照他的意愿去把事情做的更好。往往有些企业把绩效变成控制的手段,让某人依照你的意愿去做事情。两种考核管理方式,结果一目了然。
HR要深入一线,收集真实的关键指标数据,结合咨询老师的绩效方案,一定要制定出符合自身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所谓“量体裁衣”。这样做的目地,就是让绩效考核能落地,真正激励员工,提升公司的整提效益或利润,达到公司的战略目标。
所以,HR的“伴随式”服务,必须伴随业务部门共同解决问题,才能体现真实的价值,否则就是摆设。通过绩效的考核机制,不断改善不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