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是为了发展,不是为了考核”
这属教条主义,幼稚病,过于理想化。绩效管理只有扎扎实实的考核做好了,做公平了,做到优胜劣汰,才能谈得上发展(也即实现管理功能)。如果连基本的考核都做的磕磕绊绊,谈什么发展都是虚的。
绩效管理在不同阶段的企业,其功能定位是有区分的,为此我写过一篇帖子《绩效管理的进阶模式》,有兴趣者,可关注阅读。
“全员连坐制”
这显然是为了迎合老板的心理。典型的就是企业考核差,全员扣罚绩效工资,一刀切。这个显然老板是喜欢的。但是“搂草打兔子”把表现好的员工也给打了,虽然有的他里面也会做些好坏的区别对待。但是非得这样么?大可不必。
那么如何实现员工与公司业绩共进退呢?科学绩效管理里的强制分布,早已解决了。动态强制分布,解决的就是企业好、员工好;企业差、员工差。另外,实现员工与企业利益挂钩的方式,绩效方法里也还有其他科学解决途径。虽然强制分布等也还有缺陷,但是比这个一刀切不知科学了多少倍。
绩效考核成功的关键是要让大多数员工加钱
这显然是为了迎合员工的心理。某视频网站上面的,一个搞培训的口吐白沫,大肆喧嚣这个。胡说八道。绩效管理虽然不是那么高大上,但也用不着这么媚俗无底线。
绩效考核的成功应该是什么样效果?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什么?但凡有点常识的都知道,无须赘述了。
这讲课水平委实有点汗颜,我估计按照现在HR们对绩效管理的理解水平,他也忽悠不到几个人了,除非是未入门的小白。
“阿里巴巴的2/7/1”就是圣经?
有个据说是阿里出来的培训师说阿里的员工绩效是这样的:20%是好、70%普通、10%差,多么多么合理。推崇之情,溢于言表。那意思是连阿里都成功实施过了,你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这么做呢?
这就有点不过脑子了。阿里的东西,或者XX大企业的东西就能照搬么?撇开是否照搬这事不说,单拿这个绩效比例来说,按照他的说法,阿里就采用这个比例(也许阿里有其他特定做法不得而知),然后根据这个比例有对应的利益分配规则。
阿里的绩效比例是否合理不说,但是你把这个拿出来讲课,就必须注意他的科学性、严谨性了。这本是绩效中的一个基本做法,这个强制分布比例应该是动态的,随着企业的总绩效变化而变化的。讲这个知识点,比例数字是其次,动态性才是关键,如果不讲这个,不由让人怀疑他是否连强制分布的基本原理都没搞清楚,就出来布道讲经了。
类似的人为数不少。仅凭以往在某个大企业做过HR什么的,然后摇身一变为培训师,把亲身经历拿出来奉为圣经布道的。这类人局部经验较多,但知识系统性不足、方法论工具不足、企业行业类型经验不足,靠经验加上搜罗拼凑素材给人做培训,这个业内称之为“野路子”。一个企业的经验,并非可以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这样布道,会害到不少人的,尤其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
想开坛布道,是否打通经脉不说,最起码先系统知识了解个全貌。
“一切不以加薪为导向的绩效管理必将走向失败”
这个论调,简直就是胡说八道,为了迎合员工喜好,连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的最简单原则“赏罚分明”都不顾了。也许是为了造噱头,不得而知。
还有人弄出来各种各样的所谓模式,到处售卖
这在靠卖课程的培训界尤其盛行。
其实这些所谓的“模式”根本就未经任何检验,也缺乏系统的知识底蕴,自己琢磨出来,觉得豁然开朗找到法门了,然后开始推销。其实,这些东西,稍微学过管理学的,都知道,很多只不过是断章取义凑出来的,博眼球。
这些所谓的模式,对于专业人士,一个月弄几个都是稀松平常,只有没货的才会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是悟道参透找到真滴了。经过系统学习和长期项目浸润的咨询顾问瞧不上这些东西。只能忽悠半懂不懂的人了。比如什么“绩效飞轮”鼓吹的:目标-方法-检查-赏罚,就是绩效PDCA换个词,包装下,就算创新了。
还有所谓的KSF,干脆把KPI拆散了,用单个指标直接挂上钱,这听着美(符合老板的理想),但是会增大绩效核算工作量,加大操作的麻烦,效果也未经验证。系统性、可操作性,都给弄的支离破碎。
这哪是什么科学管理!不明就里的企业,听着他的课,给弄的云里雾里,不少就掉进坑里了,花钱找麻烦。
学绩效做绩效,是专业的事,还是要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地系统学习,执行中做深、做实,才能有效。网上的五花八门调式,听听可也,切莫盲从。
江河之鱼,浮在水面的,都是白条小鲳,追波吃浮食,大鱼往往深潜悠游。做人做事做学问,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