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从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到发展进程中的每一次战略转型,文化,所发挥的引领、导向、凝聚、融合作用举足轻重。全体吉利人“认准一个方向,坚定一个信念,凝聚一股力量,提炼一种精神,完成一个使命”,让吉利在风云变幻的全球汽车行业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吉利企业文化纲要》2020
2020年7月,吉利发布新使命价值观,用文化赋能组织能力,引领战略落地,开启业务升级的新征程。作为与吉利控股集团长达10年的战略合作伙伴,见证了吉利10年的快速发展和数次成功的组织变革升级。成功的道路表面看有千条万条,但底层的逻辑都是一致的。笔者将通过文化引领、绩效落地、人才培养和驱动激发的切面,剖析吉利的升级蜕变之路,
一、四力模型——打造组织生生不息的力量
四力模型认为,企业作为一个组织,企业的核心能力,就在于其组织能力,一个优秀的组织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干什么(元动力),怎么干(生产力),能不能干(胜任力),愿不愿干(驱动力),这四个维度是衡量
组织能力建设的四个维度,同时,随着环境和自身的发展变化,不断进化和调整。
组织四力模型是中人网联合国际、国内顶级管理学家,深入华为、万科、腾讯、阿里、吉利、比亚迪等企业访谈、研究提炼而成,用以指导组织能力的系统建设。中人网以四力模型构建的“才报修炼项目”在腾讯、阿里、碧桂园、中粮、平安等几十家国内头部企业HR的共同修炼和实践。
二、文化引领战略落地的吉利发展之路
文化的不变与变:文化有不变恒定的部分,也有变的内容;不变的是定海神针,变动的是顺应环境的调整,不变的是企业家内心涌动的梦想和初心,如吉利的造车梦,虽然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但造车梦不变,让吉利汽车走向全世界的愿景不变;变的是不同阶段的战略重点,围绕战略落地的重点,在文化上做因时因地的进化。
一个企业的初心、情怀和使命感,是驱动业务发展的动力源泉,由此生发出愿景、战略,并指导愿景实现和战略落地。回看吉利企业文化的进化之路,回看到里面蕴含着一条路径文化引领战略落地的链条。
从1997年到2014年,吉利文化进化的过程,中间一条线是“造车”使命的进化,从造“三五”车,“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再到“造每个人的精品车”,既是造车定位的升级,也是文化的升级。
2018年,吉利发布四大管理文化:奋斗者文化、问题文化、对标文化和合规文化。开启文化引领业务的新阶段,背后是用文化来牵引经营和管理。
2020年7月,吉利正式发布全新使命价值观,以文化引领战略落地,推动集团向科技出行企业快速转型。
冲破垄断:“先描红再写字,先学走路再学跑步”
1997年,在一没资金,二没技术,三没人才的情况下,吉利决定造车。当时合资企业占据中国汽车市场,民营企业很难取得造车资质,轿车是绝对的奢侈品。为了促使轿车从奢侈品变成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的消费品,确定批量造车的吉利提出了“先描红再写字,先学走路再学跑步,先从低端做起,从零部件做起,再做高端”的技术路线,提出了“售价五万、油耗五升、能坐五人”的“三五”造车目标。最终,吉利一举冲破合资企业的市场垄断,陆续推出豪情、美日、优利欧等汽车品牌,以低价战略成功跻身轿车行业十强,提前圆了中国老百姓的轿车梦。
制造升级: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
从“三五”造车,到“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开始注重制造升级,向正规化迈进。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吉利也终于正式拿到轿车生产“准生证”,开始规范化生产。但是,在相继推出几款低价车型占领市场后,吉利意识到这一战略不可持续,特别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汽车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2003年下半年,汽车市场大幅回落,产销低迷,吉利抓住时机,迅速调整,利用第一款正向设计车型——自由舰研发契机实施质量战略,投资十几亿对生产基地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使工厂管理逐步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2004年,吉利将使命正式调整为“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这也标志着吉利向正规化、机械化、自动化造车的转型升级。
战略转型: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走出去”战略让吉利更加坚定了参与全球化竞争,打造全球化企业的战略方向。当时,吉利年产销已达20万辆,发展势头良好,但基于对国家政策、国际市场的变化及预判,吉利提出年产销200万辆的目标。
为推动目标达成,同年5月,吉利发布《宁波宣言》,宣布从“低价战略”向“技术先进、品质可靠、服务满意、全面领先”战略转型,确立了“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连横,后来居上”的发展战略,企业使命也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向“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转变。
通过此次战略转型,吉利彻底抛弃了低价策略,从容应对了2008全球金融危机,形成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决心变革:三品牌归一,造每个人的精品车
2014年,由于外部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化,吉利只完成41.8万辆的销量。为保证企业在高水平、高质量方向持续发展,吉利下定决心变革!同年,借北京车展,吉利对外发布了新的品牌架构,将帝豪、全球鹰、英伦三个子品牌归一,在统一的品牌架构下完善产品谱系。12月15日,“吉利汽车品牌之夜”在北京“水立方”隆重举行,吉利汽车发布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首款中高级轿车博瑞,提出了“造每个人的精品车”的品牌使命。
三、企业文化SEE模型
在企业文化实践中,沉淀总结出SEE模型,包含文化战略、文化赋能和文化体检。在近几年,吉利业务版图不断拓展的过程中,对文化的引领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文化升级,是吉利走向4.0时代的需要,从制造企业走向创新性科技企业的需要,也是文化战略的升级。
吉利企业大学领导力与文化学院主导和推动了此次文化升级项目,企业文化团队在过去的两年中,经过多次研讨,数不清场次的沟通,核心高管多轮研讨沟通,最终确定下来,并于2020年7月发布。
1、文化战略
以吉利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为核心,深化文化理念的全球共识,加强多元文化的沟通融合,助推战略目标实现。文化战略包含文化理念的迭代与开发、文化的共识、 全球文化融合;文化战略是文化的方向,包含使命愿景价值观,用以统一员工的思想。
此次主要是对吉利控股企业使命的升级,具体的含义是:联合有共同价值追求的伙伴,战略协同,资源共享,推动社会与产业变革发展,共创社会价值、商业价值、用户价值。
(1)战略协同:单打独斗很难赢得这场战争,要真正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过协同和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
(2)推动变革:面对挑战,积极参与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推动中国制造向价值链中高端挺进,推动制造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
(3)共创价值: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解决问题、做出贡献;把消费者的需求作为一切动作的出发点,否则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此次文化升级,愿景和价值观继续保持,让吉利走向全球,让世界充满吉利的愿景依然坚定地高扬,吉利六面大旗是吉利的价值观,是行动的准则,一直持续的秉承和坚持。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六面大旗,通过文化赋能和文化体验,有效落地于13万吉利员工的行为准则中。
① 团队:是吉利人的基本素养。和衷共济,相互补台,“成功举杯同庆,失败鼎力相助”。
② 学习:是吉利人的成功关键;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
③ 创新:是吉利人的生存之道;让用户更满意,让市场更兴奋,让员工更快乐。
④ 拼搏:是吉利人的创业之魂;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
⑤ 实事求是:是吉利人的人格素养;尊重客观事实,研究客观规律。
⑥ 精益求精:吉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不断改善,持续提升,永不满足。
2、文化赋能
用文化经营,助力经营,以创造的价值结果为导向,为文化一致的同路人赋能。文化组织保障(建设与培养)、文化机制建设(识人机制等)、创先争优与标杆赋能、文化培训体系。
3、文化体验
以员工需求为出发点,持续创造精准的、超出预期的体验,提升人才在吉利工作的归属感、幸福感。全生命周期关爱体系(双爱工程、六子工程等)文化传播体系、文化活动体系、文化视觉管理、文化产品运营。
我们观察到:文化的落地,企业家的作用极其重要。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对文化的力量和价值非常重视,他说:“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促进每一位员工的不断进步,并且获得成功;反言之,不好的企业文化也会影响员工的成长,把员工引向失败。”“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习惯,不是你花钱就能买到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要企业通过规范的制度建设、严格的管理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实践,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看不见摸不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互影响,这就是文化。”
在全球经济动荡加剧、汽车行业进入存量市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等多重压力下,全球汽车产业面临巨大挑战。大挑战往往蕴含大机遇!在百年不遇的时代大变局和行业颠覆性变革背景下,吉利能够保持战略定力,从文化升级开始,打基础、练内功,积极参与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积极推动中国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挺进。
从历史的经验中不难看出,大挑战中往往蕴藏着大机遇,吉利发布全新的使命价值观,必将引领新一轮转型升级,开启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