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受访专家认为,人才回流地方的趋势早已有之。旧题重议,是因为疫情之下就业难题更为突出。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及年轻人就业观念的转变是人才下沉的根本原因。
文 | 《财经》记者 张明丽 实习记者 李语佳
“三年前,我最大的梦想是留在北京;现在,我最大的梦想是离开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四学生小胡说,她计划通过“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申请考研,按规定,报考人毕业后需回定向地区就业。她希望被分配到老家税务局或审计局工作,尽管这与她曾经的梦想相去甚远。
笑称被现实磨平了棱角,实则经过深思熟虑。小胡告诉《财经》记者,在老家,一些公司会为职工提供住房;买房时,家里也会提供经济援助,而在北京,即便月工资过万,扣除租房等固定成本,手头余额所剩无几,生活质量并不高。
罗林姣是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脑科学中心博士后,现担任深圳南山区桃源街道办副主任,她称选择当街道办副主任属个人行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名牌高校毕业生放弃在北上广工作,转而下沉到二三线城市甚至乡镇基层。近日,杭州市余杭区的一份招聘公示引发热议,名单中全部为来自清华北大的硕博毕业生,其中一部分学生就职于街道办事处。后经余杭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证实,公示截图为2018年招聘情况。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人才回流地方的趋势早已有之。旧题重议,是因为疫情之下就业难题更为突出。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及年轻人就业观念的转变是人才下沉的根本原因。
“就业难”非人才下沉根本原因
余杭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清华北大的学生来街道工作并非大材小用,而是基于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工作专业性强,亟需更多青年才俊在经济社会的服务管理上做好专业支撑。该负责人还透露,近年来余杭区不仅面向清华北大招贤纳士,每年也面向国内外其他高校招聘优秀人才。
图片来源:余杭区发布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劳动与就业研究室主任曲玥告诉《财经》记者,“人才下沉”由多种因素导致。
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使二线城市出现新机遇。在经济发展初期,高层次人才向沿海发达地区集聚。中国现已迈入中等收入阶段,劳动力成本上涨带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被削弱,部分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使中西部地区有更好的产业基础承接人才,二线城市出现新机遇。
二是中国高校扩招使得高层次群体在短期内迅速壮大。 但教育水平不能仅看数量,还需衡量质量。如果大学生数量过剩,但技能与专业不能对标市场需求,学生难以在一线城市找到满意工作,回老家或次发达地区或是出于无奈之举。
三是年轻人的就业理念有所转变。年轻人可以主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也会在不能达成最优理想状态时,被动选择次优匹配渠道。
“疫情之下经济周期的冲击加剧了就业难,使得人才下沉现象更为明显。即使没有疫情,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疫情只是直接原因。”曲玥说。
澎湃新闻“美术课”栏目通过梳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6/2017/2018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现:2016年-2018年,京沪“一流高校”毕业生更少留在本地工作。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生涯教育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专家苏文平结合30年高校一线教学、咨询经验告诉《财经》记者: 近年来,三四线城市生活与工作环境一直在持续改善,同时为吸引人才加强了招聘力度。加之95后毕业生的生活条件较上一代人更好,奋斗意识相对较弱。很多孩子不愿离开家,父母也希望孩子留在身边,几方合力导致学生离开一线城市。
苏文平教授认为, 二三线城市基础设施与政策的完善使人才愿意回流,回流人才将地方建设得更好,继而吸引更多人才加入,这是良性循环。 “特别是杭州、深圳、成都、武汉等城市,近几年吸引人才的加速度快于北上广,最终结果是人才分布到各地。这样的趋势早已有之,即使没有疫情,5年、10年后也会如此。”
人才回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为鼓励人才下沉,各地积极筑巢引凤,用多维补贴、真金白银吸引人才。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 大部分出台人才新政的城市放开对学历型人才的落户限制,“零门槛落户”、“先就业后落户”、“在线落户”是三大关键词; 安居方面,地方给予合理的购房资格和购房补贴;郑州、合肥等城市对生活补贴也加大力度,系列措施对加快意向型人才的流入有推动作用。
据了解,2017年初,武汉市提出“五年内留住百万大学生”计划,拉开了城市抢人序幕。 当年,西安、成都、南京、厦门、长沙、郑州、合肥等二线城市相继推出“人才新政”。2018年,全国超过100个城市发布了人才政策,二线城市依然是主力,并扩展至部分三线城市。2019年部分三四线城市实现从“人才流出地”向“人才流入地”的转变。2020年9月,链家发布的《中国大学生职住观报告》显示,继北上广深之后,杭州、成都、西安、武汉、南京成为大学生毕业后更愿意的就业和居住的城市。
人才下沉会对地方经济及城市发展产生哪些影响?是否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大学生择业新趋势?
曲玥分析,人才下沉有利于促进“双循环”。数月来,中央多次重申,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目前,中国产业经济的区域布局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与发展潜力。根据他国经验,当某地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为获取成本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向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原地区则进行产业升级。 中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这就为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可行性,其结果是,东部地区产业升级、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对经济转移的承接需要劳动力来完成。
西部地区的崛起也会使国内经济发展更协调。在产业经济的背景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多为出口导向型。当前国际局势变幻莫测,产品输出一旦受阻将阻碍国际循环。为保国内循环顺畅,此前售往国外的产品需要转移至国内消化。提高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激发他们的消费潜力是关键,这同样需要人员来匹配。
曲玥说,政府在吸引人才去中西部地区上可以更有作为。经济政策为根本,政府应着力改善新兴产业和企业的投资环境及制度,降低运营成本。人才政策为辅,“经济发展得好,人才自然会过去。”
苏文平认为,人才回流对地方经济有正向影响,这一点毋庸置疑。他们的加入首先会拉升当地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消费。如果地方能留得住人,他们会持续创造价值,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形成良性循环。
“在此过程中,用人部门要针对人才制定特定方案予以激励。”苏文平举例,三四线城市银行招到的985高校的硕士毕业生被派往县城支行工作,除他之外,所有员工都是当地人。因无法适应环境,该学生只工作3个月就选择了辞职。“人才落地后无法适应而离开,会使该地区在校友圈里名声下降,对地区产生负面影响。”
杭州是典型的“人才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案例。 在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巨头、众多创业公司,以及2018年刚建成的杭州医药港小镇的影响下,杭州市2016年-2019年人才净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保持全国第一,2019年人口增量达55.4万。大量人才流入为经济带来的作用显着:杭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3795亿元,增长15.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电子商务产业增加值增长14.6%,物联网产业增加值增长13.6%,数字内容产业增加值增长16.3%,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增加值增长15.7%。杭州GDP排名位列全国第九。
为加强人才工作对地方经济的助力,发挥人才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广东近日制定强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人才总量超过135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约280万人,技能人才约850万人,经营管理人才约220万人;从业人员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5%以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人员比例达到10%以上的发展目标。
8月24日,宁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新闻发布会,为支持基层人才成长,《措施》重点围绕编制管理、职称评审、创新创业、薪酬待遇等方面进行改革,对认定的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给予100万元补助,对认定的国家和自治区技能大师工作室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补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宽泛界定“成功就业”含义
曲玥表示,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导致劳动力市场供、需两端不匹配,因此高校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持续处于低位。
从需求端看,传统中国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发展迅速,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更是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经济腾飞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劳动力需求结构变化。此前市场上对非技能型的劳动力需求较多,现在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多。
从供给端看,中国高校扩张看起来很快,但劳动力更替总体上依托于人口序列的变化,即用下一代人顶替上一代人,其实是一个很慢的变量,因此,学生技能的调整很难即时匹配上需求变化。
苏文平表示,随着教育水平整体提高,基础岗位上会出现更多大学生,这是长期以来中国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结果。此外,95后毕业生父母多为60后和70后,他们中不少人就是大学毕业,对于“成功就业”的定义更宽泛。 老一辈人秉持“只要孩子有出息,走得越远越好”的观念。与他们相比,这一代父母不仅重视工作角色,也更看重生活质量,他们希望孩子留在身边,同样注重生活环境的舒适度。
随着经济发展,二三线城市与一线城市差距逐步缩小,压力小、节奏慢、幸福感高成为二三线城市新竞争优势。 曲玥认为,大城市为年轻人提供发展机遇,而非即时兑现幸福生活,如果现实趋于饱和,“未来机会”看起来也就更难实现。区县相对人性化,提供更舒适的住房条件或更好的人文关怀,这是基层吸引人才的重要发力点。
“不是基础岗位非高材生来做不可,而是只要激励措施得当、高材生来做工作质量整体会有提升。” 苏文平说,人尽其用尤为重要,无论在哪个位置,都要能发挥出他们的能力。假如仅为了缓解眼下就业难题而来,一旦有了更好机会、一定会很快离开的。如果工作环境能让他们发挥出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就能达成双赢局面。 美国硕士毕业生有愿意当幼儿园老师的,最近深圳出现了哈佛博士毕业去街道办事处工作的,只要他们真心认可岗位价值、能尽力创造价值,就是为社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