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阅读芝加哥大学教授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xentmihalyi写的书籍《FLOW》时,我以为“流(FLOW)”应与“Stream”同义,既然是“ 流”,就如水一样,不停地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应是一个过程,事实并不如我所想得那样。这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写作的功底很深,全书知识点的布局非常合理。这本书的写作脱离了学术写作的方式,作者发现并命名了“心流”的概念,这是一种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高度专注的心理状态。他将“幸福(Joy)、创造力(Creativity),生命的全过程”称为心流。
就是在此基础上,我才对Mastery(掌控力)有了正确理解,我们在阅读书籍时,经常读到Self-mastery(自我约束或自律或自我掌控力),在这个研究领域,émile Coué应是首屈一指的,比较权威,他的主要观点是要通过有意识的暗示进行自我掌控力。另外,Robert Greene在其书籍《Mastery》中的观点也很犀利且新颖,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如创意性的工作任务、创意性的策略和创新意性的突破等。
在研究“心流”的应用方面,《驱动力(Drive)》一书的作者丹尼尔.匹克认为“对于掌控力而言,流(作者注:心流)是基本的。但是,(心)流不能保证就能掌控力,因为这两个概念是在不同的时间范围进行运作。一个是发生在一瞬间,另一个则需要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你和我都有可能在明天早上实现‘(心)流’的目标,然而,没有一个人能在一夜间实现‘掌控力’的目标。”(P118)那么,我们如何能让“流”来帮助我们追求更深刻、更持久的东西呢?在我们的组织和生活中,掌控力是行为的核心要素之一,我们要做什么才能实现掌控力呢?让我们来看看,掌控力是什么?
一、掌控力是一种心态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研究儿童和年轻人的动机成就方面,有近40年的时间,积累了大量严谨的实证研究资料,使她成为行为科学研究的明星,她的著名观点是人们的信仰决定了人们的成就。关于我们自己的信仰和我们能力的本质,她称之为“自我理论”,这决定了我们如何解释我们的经历和为我们要做什么设定界线。
不管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最大的悲剧不是你没有实现目标,而是你根本没有目标。我们要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是有优势的,对自己来说,在接下来的最重要事情是什么?永远不满足,做到这一点,就足够了。
德维克在其书籍《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认为,人们往往有两种心态,一是固化心态,即对事情墨守成规,思维僵化。另一种是成长性心态,凡事均能以动态的观点来看待周围。她在研究人的智力过程中,也发现了“实体理论”和“增量理论”,前者认为在我们的体内供给有限,我们无法增加,赞同后者的人认为虽然每个人的智力可能略有不同,但通过努力,我们最终可以提高智力。如果你相信智力是可以提高的,那么,你就会把困难视做成长的机会。两种不同的“自我理论”将导致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一种是通往掌控力,另一种却不能。比如,我们定目标的时候,往往会考虑设定绩效目标和学习目标,在英语四级考试时获得高分,将是绩效目标。而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将是学习目标。获得高分相对学习目标而言,是比较容易些,而设定了学习目标并去努力实现的学生,他们的应用知识能力会很强。需要外部激励的人常认为智力的“实体理论”,更喜欢设定绩效目标而不是设定学习目标,他们很蔑视努力,把努力当作一个软弱的信号。能自我激励的人认同智力的“增量理论”,重视设定学习目标超过绩效目标,认为努力是在一些事情上改进的方式。
因此,从一种心态开始,实现掌控力的目标是不可能的;从另种心态开始,实现掌控力的目标是不可避免的。
二、掌控力是痛苦的
研究人员发现,预测成功的最佳指标是一项非认知的、非身体特征的,是指所谓的“勇气”,即“对长期目标的坚持和激情”。但是,这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并不是铺满鲜花,而是曲曲折折,沟壑遍布。一旦你实现了掌控力目标,你会在你关心的事情上越做越好。在通往成功的沿途中,可能是孤独的、痛苦的、彷徨的、难以忍受的,甚至耗费全部精力。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为培养掌控力提供了新的强有力证据,“许多曾经被认为反映了天赋的特征,实际上是至少10年密集练习的结果。”在各个领域,要想获得成功,毅力和天赋一样重要。所谓的卓越,其实是平凡的卓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天生优秀的,“自我掌控力”将起着决定性条件。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心流”以两种方式出现。如果人们能够意识到把什么放在心流上,他们将更清楚在应该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掌控力什么。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心流能帮助人们克服困难。但最终,掌控力通常需要不断地工作,却没有多少进步,也许心流会有推动你前进几次,然后取得一点点进步,坦率来讲,这会让人很疲惫、心很累。但是,这不是问题所在,这就是解决方案。
努力就是做让生活有意义的事情,努力意味着你关心某件事情,那件事情对你来说很重要,你愿意为之而努力。在工作中,如果你想更职业,就必须意味着你在不想做的时间里去做那些你喜欢做的事情。
三、掌控力是一种习惯
查尔斯·杜希格是《习惯的力量》一书作者,他在书中写到,“没有习惯回路,人的大脑就会停止工作,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将占据一切。”同时,他也指出,习惯是脆弱的。习惯成自然,是自发的一种行为。而自控还是要通过目标、计划和行动来进行自我管理,而自我组织是一种习惯,是一种行为。
真正优秀的人,都是一个学习目标主义者,他们认为,个人的成长不依赖于外部的激励,而是自我激励,他们会把挫折视作机会,并进行评估风险,积极地做好应对。
在数字化时代,面对着外部不断变化的环境,没有任何一个人都做所有的工作,这就意味着工作不再是马拉松,而是一场场短路,对于工作的认知要从思维上转变,从自律向习惯转变,从停工是浪费时间向停工是为了节约时间转变,从高绩效是基于工作时间长短向高绩效是基于把多少精力和激情投入到了时间中进行转变。
四、掌控力是一种渐进线
越是得不到的东西,人就有一种追求的本能。丹尼尔.匹克在《驱动》一书中强调,掌控力的本质是:掌控力是一个渐近线。
渐进线是数学里的一个概念,是指曲线上一点M沿曲线无限远离原点或无限接近间断点时,如果M到一条直线的距离无限趋近于零,那么这条直线称为这条曲线的渐近线。你可以一点、一点地接近掌控力,但是,你永远实现不了掌控力。在工作中,我们应追求卓越,但什么是卓越呢,你会发现很抽象,这就给了你无限的想象空间,对你来说,也有着激励性。我们也要清晰地知道,掌控力渐进线也是沮丧的来源,为什么你不能完全的实现掌控力呢?但是,它也是诱惑力的来源,为什么我们不去为之一搏呢?幸福就是追求比实现更重要,在最后,由于掌控力实现不了,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不管是戴明循环(PDCA)还是OKRs,我们都可以找到一个基准点,即持续改善。为了实现一种组织使命,为了实现一个梦想,去不断地追求和行动。Robert Greene在其书籍《掌控力力》一书中,写到,“掌控力是我们对现实、他人和我们自己有更强的控制力的感觉。虽然这可能只是我们短暂的经历,但对于其他人,它成为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看世界的方式。比如拿破仑、达尔文、爱迪生等。”
正如伍登教练所说:“专注于目标,不要担心是不是比别人好,自己尽了全力就行。”真正优秀的人,喜欢拥抱危机,他们知道,没有刻苦的工作就没有收获,如果不在过程中,赋予激情,成功也不会出现。勤奋和激情这两块基石联系在地时将具有强大的力量。人的一只手需要另一只书来洗,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优秀的人也知道,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对团队保持忠诚至关重要,忠诚是买不来的,也是卖不掉的,它是自己苦心经营得来的。
优秀的人都具有掌控力,他们对耐心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认为,耐心不是让自己闲坐着等待未来的结果,而是在所有有意义的努力过程中,面对那些不可避免的间歇、阻碍和耽搁时,要保持沉着、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