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界的不懈努力下,孟晚舟女士即将回国,事件在各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上走向终结。祝福孟晚舟女士,祝福华为。
这里,我想谈谈任正非作为事件中心,所体现出的企业家段位。他,真的是中国企业家的标杆,他为中国大多数老板们打了个样。
1、 企业家要冷静,用理性引导情绪,而非用情绪牵引理性。
事件发生后,面对熊熊燃起的反美情绪,任正非作为事件的中心人物无疑受到巨大冲击,但却丝毫没有受到情绪的影响,反而在第一时间切割了狭隘的民粹主义。
他多次作出类似的表述——“向美国学习的精神并没有因为美国打击华为而改变”“我们不开放就是死亡,如果我们不向美国人民学习他们的伟大,我们就永远战胜不了美国”。这种格局向全球释放了信号,反而让敌对者显得猥琐。
反观国内的若干老板,普遍经不起挑逗,一摸屁股就火,一触及到自己的利益就爆炸,什么话都敢说,动不动还上文案——“尔要战便战”……当你面对旗鼓相当的对手,结果就是互撕,当你面对强大的对家,结果就是自杀。
情绪上头,技术动作就会变形,你已经输了。
2、 企业家要有边界感,不要被舆论利好带偏了方向,流量可载舟,也可以覆舟。
孟晚舟女士在被限制自由期间,在任正非生日时手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发在了朋友圈。这封信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引发了巨大的关注与支持。
但任正非却对媒体说:“我认为这样不合适,因为全国人民都忙着要干活,要创造财富,争取改善自己的收入,不能消耗太多精力来跟她一起感受。”他希望迅速冷却这种热度。
华为作为一家既to B也to C的公司,流量可以带来的好处无需多言。早前,在互联网的流量逻辑下,公司老板炒CP、出洗脑金句、说低俗俏皮话……已经被玩烂了。但你得到了流量的好处,也要承受流量的坏处。于是,但凡这个企业或老板有一点瑕疵,类似的事件就会被翻出来攻击,塌房速度快到让人咂舌。
任正非的高明之处在于有边界感,界定自己的私域。因为,一旦有粉丝们进入私域,他们就会用情感来左右判断,这对于一个企业家是最不利的。所以,私域里的东西不能用来共情,至少,任正非不建议“粉丝们”来共情。
记得,当企业家,不要当偶像;做生意,不要做流量。
3、 企业家要低调,不要把自己塑造为伟光正,中国有且只有一个伟光正。
不少企业把公关部门打造得无比强悍,而公关部门以“帮老板造神”作为第一KPI。于是,各种宣发塑造老板的伟光正。
任正非从来都喜欢示弱。他的自我评价是“我既不懂技术,也不懂管理,也不懂财务。我就提了一桶‘浆糊’,把十八万员工黏结在一起,让他们努力冲锋。”据说,有次接受记者采访时,翻译将“浆糊”翻译为“super glue”,任正非还当场纠正——502和浆糊是两回事呀!你品品,浆糊多有哲学意蕴,又多接地气呀!其实,敢于示弱,才是真正的强者。
任正非也很少对外发声,每次都是“内部邮件”流出。人家的言下之意是,我这话不是对着公众说的,我是对着内部说的。但是,传播的效果同样达成了,大家不也都知道了吗?另外,万一邮件里有什么不妥的,也留有回调的余地。
4、 企业家要有情怀,但不能天天晒情怀。
情怀这个东西,大多企业用企业文化(使命愿景价值观)来阐释。企业文化的作用毋庸置疑:一是奠定企业底层逻辑,在此之上进行制度建设或机制设计;二是为企业的管理打助攻,或是营造氛围,或是强化认同,或是弥补制度漏洞。
任正非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的情怀如淡菊,你能感觉到,但他没有四处张扬。他把情怀默默地藏起来,把精力放到了打造组织、精进管理上。华为的管理不是用情怀撑出来的,是请了无数的咨询公司,用无数次的管理变革,磨掉了无数层皮,才淬炼出来的。反观有的老板,企业没做多大,情怀四处播种,管理思想一套一套的,就是没点能落地的。
企业家不能用企业文化来作为管理工具,这会导致企业越走越虚。企业家也不能用情怀来作为人设工具,这样会导致自己越走越虚。天天嘴上挂文案,上价值,duck不必。
说到底,情怀这个东西有点像内裤,你可以穿,但你不能天天对人晒。
真正的企业家坐在那里,周围的气场都不一样,他们身上自带一股强大的统治力。他们不在聚光灯下,但他们永远在舞台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