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在为招聘苦恼
那遇见这篇文章是你的小幸运
你关于招聘的所有问题
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目录:
01. HR每天忙招聘,对不对?
02. 你招的是『人』还是『绩效』?
03. 招聘流程该如何设计?
04. 绩效导向的招聘地图,你Mapping对了吗?
05. 招聘面试,如何兼顾效率和效果?F-B-I面试法之F
06. 招聘面试,如何兼顾效率和效果?F-B-I面试法之B
07. 招聘面试,如何兼顾效率和效果?F-B-I面试法之I
08. 面试之后,你做对决策了吗?
09. 试用期关键21点,你怎么做?
10. 招聘误区12点,你躺枪了吗?
01
HR每天忙招聘,对不对?
如果有人问你:HR每天忙招聘,对不对?
你的回答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要看HR部门忙的是什么招聘工作?
如果,HR部门忙的是『招聘管理』,我觉得这个答案是:YES!
反之,HR部门忙的是『执行招聘业务:看履历、面试…』,我建议你回答:NO!!!
为什么呢?请看下述的三个反思:
反思一:如果招聘让HR忙的不可开交,招聘管理体系该由谁建立与提升?
我们常见一种错误的管理思维:只要有关人的事,就是HR的事。
然而,人力资源功能要能良好发挥,需要有两种角色的配合:
(角色1)人力资源制度的管理者: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制度设计、培训、导入、优化...等
(角色2)人力资源制度的执行者:公司内所有的用人部门主管
换句话说,把招聘工作做好,需要两个角色:
(角色1)招聘制度的管理者:HR部门,确保公司招聘制度的专业性、系统性、有效性。
(角色2)招聘制度的执行者:所有用人部门主管,用心学习HR部门所安排的招聘制度培训,并且根据培训内容,执行公司所颁布的招聘制度。
老天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一天24小时,HR如果都忙细节,就缺少时间构思HR系统!
只有HR做好招聘管理的体系搭建,让用人部门承担起正确的招聘角色,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反思二:如果招聘让HR忙的不可开交,用人部门主管是否已经失职?
要完成本部门的工作目标(结果指标),需要什么完成什么任务(前驱指标)?
要完成上述的任务,人才需要哪些专业能力?
如何在短暂的面试中,鉴别候选人是否有这些专业能力?
如何在试用期中,对候选人进行计划性的考评,以便决策试用期通过与否?
回答上述问题,是每位用人部门主管的基本职责!
HR人员很难比部门管理者更好地具备该部门的专业,自然不能从部门专业的角度去了解部门的用人需求,所以无法比用人部门主管更理解用人需求。
HR部门的工作,就是要建立一套制度,让用人部门能够清楚把握这些问题!
如果HR回答的更好,表示用人主管对部门的用人需求已经失控,你不妨考虑:让该HR人员来做这个部门的部门主管。
反思三:HR部门招聘工作满载时,是不是HR陷在自己打造的恶性循环?
如果HR部门错位,没有做好『招聘管理』的体系搭建,必导致用人部门不能在招聘中扮演正确的执行角色,招聘失败率就会提升.
甚至,优秀人才离职率逐渐提高,其结果是部门绩效缺口逐渐变大,然后,用人部门主管只好要求HR部门为本部门输送更多人才。
祸不单行,公司内有一个部门错误地依赖HR部门的招聘产能时,通常,其他的部门也会依样画葫芦地跟进。
更不幸的是,更多的招聘需求,只会稀释HR部门的招聘品质,
尤其在高端专业人才的招聘上,HR基本没有识别其专业的能力。
当然,招聘失败率居高不下,HR部门将继续陷在雪片般、无止尽的招聘需求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悲催的是,这个招聘恶性循环,似乎是HR自己的错位所打造出来的。
02
你招的是『人』,还是『绩效』?
我常提一个问题供职业经理人思考:是谁付了我们薪水?
虽然开始各类答案不同,最终大家都会有个共识:付我们薪水的是客户!
客户付我们薪水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为客户创造了价值,也就是达成了客户认可的绩效。
当然,这个绩效要优于竞争对手!
我们之所可以达成客户认可的绩效,是因为我们的人才组合具有完成绩效目标的能力。
所以,本篇主题的答案,既不是人才,也不是绩效,而是『持续达成团队绩效的能力组合』。
请原谅我用这不太好的标题,来刺激您思考:招聘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招聘的本质,是维持『能持续达成团队绩效的能力组合』。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根据其中3个关键字,延伸3个招聘的正确理念。
关键字1:团队:你的团队可以是全才,个人应该是专才;
关键字2:绩效:不能提升团队绩效的招聘,都是耍流氓;
关键字3:能力:达成短期绩效也许靠运气,持续达成绩效靠能力。
正确招聘理念1:你的团队可以是全才,个人应该是专才。
当你明确了部门的能力组合之后,至少可以为你的团队带来以下好处:
防止你招聘牛人,也防止你付很牛的工资;
明确辨识能力缺口,就能有效掌握团队培训需求、制定具体的个人发展计划;
认识『结构性面试鉴别求职者能力』的重要性,也是团队成员必须掌握的招聘管理能力。团队越多人正确地参与面试,招聘成功率越高。
正确招聘理念2:不能提升团队绩效的招聘,都是耍流氓!
管理就是投入,绩效就是产出,投入产出比必须>1,才是有效果的管理。
招聘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其目的是为了达成部门绩效,所以必须要以绩效为导向来布置招聘工作,提供以下原则供你参考:
如果不清楚招聘岗位的1年绩效目标(或至少半年),等于没有具体的招聘需求,人力资源部也不该受理你的招聘需求;
正确招聘理念3:达成短期绩效也许靠运气,持续达成绩效靠能力。
互联网时代,市场变化越来越快,企业的战略目标也随之需要不断优化,甚至有时必须“先开枪、再瞄准”或是“边开飞机,边换引擎”。
现今组织中,也许我们还能够具体把握大部分中、基层岗位的短期绩效目标,例如1年左右,然而时间一长,1年以上就不好说了。
尤其是高阶的岗位,所承担的任务随着市场变化而瞬息万变。
换句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赶不上老板的一句话。
(老板有3个,一是你的上司,二是内部客户,三是外部客户)
虽然,短期绩效目标常常有所变化.
但是,个人的专业能力、团队的综和能力,不会常常变化。
所以,抓准以『持续达成团队绩效的能力组合』作为招聘工作的主导思想,就不会被求职者过往的绩效左右你正确的判断。提醒你以下几点:
1.分辨候选人履历上亮眼的绩效,主要是靠他个人的能力,还是靠他所处单位的组织能力;
2.明确他是否在过去不同的单位与平台,都能持续达成绩效;
3.明确他的能力广度与深度是否有逐年提升,往T字形人才发展。
我们招的是『人』还是『绩效』?
我们招的是『能够持续达成团队绩效的能力组合』!
03
招聘流程该如何设计?
完整的招聘流程设计,至少应该同时考虑2个层次:
大循环(企业组织循环)
小循环(用人部门循环)
1)大循环、小循环之间的关系
a."大循环"靠"小循环"落地:
部门人才的招聘,其目的是维持『能持续达成团队绩效的能力组合』,最终目的是公司战略的落地;
b.战略领先人才计划:
战略不可受限于现有人才能力(组织能力)的限制。
如果战略规划时,受限于现有人才能力的不足,而不敢突破,组织就不可能坚持做对的事;
c.好的人才,才有能力改变公司战略:
与上述观点并不矛盾,战略是人才定出来的,坚持招好的人才,谨慎不马虎,才会有好的思路,进而有好的战略与计划!
可惜,我们常见的是:公司管理层常忽略两个循环之间的关系,或是忽略其中某一个循环的建设。
2)执行力不佳,本因不在小循环
组织大循环的健康,直接决定了部门小循环的优劣。忽略大循环的建设,是公司整体绩效不佳的根本原因:
若战略不清晰或是错误,不但招不到优秀的人才,现有精英人也同时流失;
若战略与组织结构不配套,对的人才无法放在对的岗位上,无法发挥应有的能力,组织运作内耗严重;
若战略与个人绩效不挂钩,就算每个人绩效都是100分,公司战略也不一定达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分辨人才的适任与不适任?
可惜,我们常见的是:高层团队往往将执行力问题怪罪于人才不足,把小循环当作主因,忽略大循环的问题。
人才不足,不是根本原因,而是问题的表面。
希望靠招人解决执行力问题,是不可能的,必须从大、小循环的建设抓起,从根本解决执行力问题。
3)小循环的根本:人力资源建设
我们常见的是,企业忽视了各部门的人力资源功能培养(也就是俗称的非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导致整个小循环的主责落在HR部门身上。
如果你的公司有这种情况,我想你会常听见部门主管抱怨:HR招的人都不是我要的人,所以我们部门绩效无法达成!
本讲为各位简单分享了招聘流程设计的框架,是一种广泛适用各行业的理念,
至于流程细节或是二次展开的设计,则需根据各公司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04
绩效导向的招聘地图,你Mapping对了吗?
Mapping,最早出现在进行企业战略分析时:
设计对标的方法与工具,更明确地找出市场上的竞争公司或产品。
随着企业人力资源功能、猎头和招聘行业不断地发展, Mapping的概念在招聘上得到了广泛运用,
让用人领导更清晰知道自己适合在什么行业、找什么样的人才。
简而言之:Mapping告诉你招人的标准是什么?
本讲介绍『MAP招聘地图法』适合初阶HR、非人力资源专业的管理者参考,
作为招聘人才Mapping的基础,并非取代Mapping,分成M、A、P三部分:
1)Mission:岗位使命
岗位使命最为重要,但是往往被大家忽略!
岗位使命,就是设置这个岗位的根本目的。
举例而言,同样是销售副总裁,不同的岗位使命,对人才的要求大不相同。
以岗位使命作为Mapping基础的优点:
团队可以是全才,个人应该有明确的专才;
可以防止我们招聘超人,防止付超人的工资;
思考这个层级的岗位,应该匹配什么层级的绩效目标?
实战注意点:
根据最新战略,重新思考1~3年本岗位的目的,请勿抄写目前的使命或岗位说明书;
必须使用平时的语言,不超过1~3个句子;
不要招聘全才、超人,市场上没这么多奇才、不要期待他们为公司带来奇迹。
2)Performance:绩效目标
以绩效目标作为Mapping基础的优点:
挑战性的目标,可以帮你吓退“差不多”的候选人;
目标明确,新官一上任就可以大展身手,不必过多考虑“先做人,还是先做事”;
年度绩效目标展开到季度绩效目标,就是“试用期考核标准”。
绩效目标举例如下:
绩效目标必须支持岗位使命;
绩效目标必须支持企业战略;
绩效目标必须具有挑战性,也就是有A绩效(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不清楚岗位的绩效目标(至少1年),表示对人才的需求不清晰,应该弄清楚之后,再进行招聘。
3)Ability:人才能力
以绩效目标作为Mapping基础的优点:
绩效目标是相对短期的,可能随时调整,但是人才能力是相对长期的,是稳定的招聘标准。
招聘的本质目的,是维持『能持续达成团队绩效的能力组合』;
候选人过去的绩效好坏,可能含有运气成分,不可以此概全。
其个人能力有没有长期持续进步、如何进步,更值得我们挖掘、分析;
优秀人才的思维能力,是构思公司未来战略的基础。
有好的战略,才会吸引好的人才;有好的人才,才会产生好的战略(为了企业永续经营,我们是否该建立这种良性循环?)
实战注意点:
能力就是胜任力,可以从岗位使命、绩效目标、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以BEI法导出(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
筛选人才时,鉴别其能力是最重要的,以此鉴别他过去的显赫战绩,原因是他个人成分多,还是组织结构成分多?
建立岗位的能力,不是HR责任,主责在该岗位的上司。建议上司带着团队一起探讨,可以大幅提升团队彼此的合作默契!
05
招聘面试,如何兼顾效率和效果?F-B-I面试法之F
如果招聘管理是一门功夫,招聘理念就是『内在心法』,面试技术则是『外在招数』。
根据上述的心法,结构性面试可以设计为以下3大阶段:
(1)初步筛选 Filter
(2)传记汇编 Biographize
(3)信息确认 Identify
学习FBI面试法,有几个重要基本认知:
小循环中『人才储备』,必须执行落地:
许多用人部门主管都忽略了这个重要工作,甚至错误地认为:
人才储备的主要责任在HR身上。
等到急着用人的时候,只能从手中寥寥无几的履历,选一个“差不多”的人先顶上职缺。
当然,这样的招聘结果,相信很难令你满意;
必须有招聘地图MAP,作为各阶段筛选标准(请看第4讲);
FBI法,可以是结构面试流程,也可以是面试的原则。
实操时,不一定非要按照本讲FBI法严格执行,读者必须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FBI法,更适用关键岗位的人才招聘,例如:中、高阶管理岗位。
1)【Filter第一阶段面试】目的
团队结构面试的成本很高,如果安排泛滥,反而让面试团队疲于奔命,导致面试品质低落、招聘成功率低下。
所以,我们应该从大量候选人中,以1对1远端语音,快速剔除明显不匹配MAP的候选人,以减少实际到团队面试的安排,有效提高面试质量、降低招聘成本。
只有通过本阶段的候选人(高度符合MAP),才能被邀请第二阶段,
把珍贵的面试资源,留给最适合的人才(而不是“天才”或“差不多的人才”)。
2)【Filter第一阶段面试】做法
进行面试前,浏览一次MAP,并准备好开场白,包含简单的自我介绍,这是尊重候选人的表现。
即便感觉不好,也要尽量达到15分钟,因为,有些候选人可能属于慢热型。
可以适时主动介绍一下公司与本岗位的MAP的M与P,激起对方的兴趣、挑战心。
结束电话前,一定要给对方提问的机会,并且再次表达感谢。
3)【Filter第一阶段面试】推荐问题与判读
① 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② 你的工作专长是什么?
先尽量罗列候选人的专长。
接下来,请他叙述在什么情况下,应用他的专长,达到了什么成果(BEI法)。若说不出具体成果,可以剔除。
若专长与MAP的能力A不符合,可以剔除或是转到候选人才池,供其它用人部门参考。
③ 你不擅长什么工作?你对什么工作最不感兴趣?
首先,表明希望对方坦诚以对,这是职业经理人的基本素质。
尽量罗列候选人的弱点。
不知道自己缺点的人,通常不会主动检讨自己,可以剔除。
不透露自己缺点的人,后续的面试可能也不会坦诚交流,可以考虑剔除。
④ 请给我过去你3位上司的联系方式;若我打电话给他们做你的背景调查时,按1~10分打分,你觉得他们会给你几分?
4)【Filter第一阶段面试】筛选结果
如果觉得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可以考虑剔除。
候选人符合MAP吗?高度符合以上(至少60%),可通过。
我会迫不及待地与他进行第二次面试吗?会,可通过。
请读者谨记:只有高度符合招聘地图MAP的候选人,才能通过初步筛选 Filter、被邀请进入第二阶段。
因为,我们要把珍贵的面试资源,留给最适合的人才,而不是“天才”或“差不多的人才”,以提升招聘的效果与效率。
06
招聘面试,如何兼顾效率和效果?F-B-I面试法之B
1)【Biographize第二阶段面试】目的
世界500强3M的CEO George Buckley认为,不能根据候选人撰写的履历表作招聘决策,
因为,在整个招聘过程中,我们几乎从没搞清楚候选人履历表上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这份职业经历,往往极力粉饰了所有的成就,却刻意回避掉了所有的失败。
所以,本阶段面试必须以一套高效、标准的工具,客观地汇编候选人的工作传记,作为招聘决策最重要依据。
在这阶段花费1小时,可以帮你未来省下数百小时!
2)【Biographize第二阶段面试】做法
3)【Biographize第二阶段面试】开场白
① 首先表示感谢,例如:
谢谢你今天过来,我们已经事先通知您,会按时间顺序了解你的工作经历。
② 告知今天的面试方法(让对方有安全感),例如:
针对您履历上的对每份工作,我们会问5个相同问题:
③ 告知候选人,我们会对本次面试内容进行背景调查(暗示对方要诚实),例如:
如果本次面试双方感觉良好,我们会打电话咨询您提供的证明人(reference),以完成此轮面试。
④ 告知候选人,我们在必要时可能会打断他的谈话,例如:
为了确保您能如同自传一样,完整描述自己的工作经验,我们会掌握交谈的节奏。有时,我们会要求您多说些某工作的细节;有时,会请你快速跳到下一个问题,以留出足够的时间了解您最近的工作。 ⑤ 让对方提问与稍作准备,例如:针对我刚才的说明,您有哪些疑问?如果没有,我们5分钟后开始进行面试,从您履历上第一个工作开始。4)【Biographize第二阶段面试】顺序五问与判读
① 当时,公司聘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② 在该经历中,您最骄傲的成就是什么?
③ 在该经历中,您最难忘的低潮是什么?
④在该经历中,您跟哪些伙伴一起共事?
上面这个问题,只是个铺垫、话引子,重要问题请参考以下:
⑤您为何离开那份工作?
5)【Biographize第二阶段面试】面试结束后的工作
本阶段面试获得的信息量很大,打铁要趁热,面试结束后,面试团队立刻开会完成总结。
本阶段建立在能够严格执行FBI面试法的第一阶段Filter,
快速剔除明显不匹配MAP的候选人后,我们才能集中有限资源,进行高质量的【Biographize第二阶段面试】。
依照时间顺序,完成候选人的工作传记:
07
招聘面试,如何兼顾效率和效果?F-B-I面试法之I
1)【Identify第三阶段面试】目的
本次是最终一轮的面试,确认候选人是否胜任!
聚焦在候选人最近一次工作的能力,是否符合我方本次招聘地图MAP的能力A。
因为,最近一次工作经历,最具有代表性。年代越久远的工作经历,参考性越低。
2)【Identify第三阶段面试】注意事项
通过第二轮面试的候选人,才能进入本次面试。
特殊情况下,可以跳过第二轮面试,直接从第一轮Filter面试后,进入本轮Identify面试。
如果第二轮面试后,只有一人通过,让你感觉『非他莫属』,你还是必须进行本阶段的面试。
因为,本阶段是除了你(用人主管)之外、你的上司(用人主管的上司)、HR对此人的三方综合考量,
所以,我把本阶段面试也称为『三剑客』。
至于你的团队,在第二阶段,已经充分参与候选人的面试,本阶段可以不必再参加。
3)【Identify第三阶段面试】做法
4)【Identify第三阶段面试】三剑客
① 为何要用三剑客?
② 为何由用人主管负责辨识『专业能力』?
③ 为何由用人主管的上司负责辨识『管理能力』?
④ 为何由资深HR负责辨识『领导能力』?
4)【Identify第三阶段面试】5比法
5)【Identify第三阶段面试】结束后的工作
08
面试之后,你做对决策了吗?
候选人与面试官们经历了FBI面试,千辛万苦,但是尚未结束。
做出明智的用人决策,还需要一些系统性的工作,例如背景调查、回避地雷、试用期规划等,在本讲与大家分享:
1)【任用决策】背景调查
① 接受『背景调查』是一项必要工作
② 正确看待『背景调查』的结果
③『背景调查』10个心得
只要我们坚持按FBI法面试,自然就能从谈话中理解候选人的为人,相信很多资深的面试官、HR都有同感。在这里,仅介绍个人的10个心得,作为读者进行背景调查实操的参考:
2)【任用决策】回避10地雷
综合FBI面试与背景调查的判断,某些人我们已经觉得『非他莫属』,
然而,若候选人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表示可能存在地雷,建议您绕道而行:
3)【任用决策】试用期规划
试用期规划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工作,导致招聘工作功亏一篑。
虽然,试用期规划具有一定的个性化,我们对于以下3点具有共性的试用期工作,给予读者参考:
① 团队融合
② 试用期绩效目标
4)【任用决策】决策矩阵
09
试用期关键21点,你怎么做?
有经验的管理者都知道,『新人到职日』距离招聘的成功,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在试用期只要稍有轻忽,好不容易经过FBI面试的新人,可能就把你给Fire了。
因为,优秀的人才,是行业里的稀缺资源,企业竞争的首场战役,往往就在人才争夺战上!
1)【试用期】5点综合考验
除了考验新人之外,试用期还考验了部门内5大战略性人力资源功能的日常建设成果:
2)【试用期】团队融合5点
3)【试用期】绩效辅导5点
4)【试用期】评估与决策3点
5)【试用期】试用期结束3点
10
招聘误区12点,你躺枪了吗?
1)招聘流程不能有机地整合大循环、小循环
2)战略不清晰或是只存在高管的心中
3)战略与组织结构不配套
4)岗位职责与岗位绩效目标不匹配
在上述岗位权责与绩效管理不匹配的请况下,我们如何分辨人才的适任与不适任?
如何确保招聘来的人,能够支持战略的落地?
5)绩效管理流于形式
6)各部门缺乏『非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我们常见一种错误的管理思维:只要有关人的事,就是HR部门的事。
然而,人力资源功能要能良好发挥,需要有两种角色的配合:
(角色1)人力资源制度的管理者:人力资源部门(角色2)人力资源制度的执行者:公司内所有的用人部门
7)人才储备不足、仅依赖HR
8)缺乏团队参与的结构性面试
9)面试结束就立刻掉以轻心
10)以为钱可以解决一切
11)在试用期不能让新人大展身手
12)以鸵鸟心态面对招聘失误
结束语
PBR不是一种公式,更是一种理念,不可生搬硬套,需要灵活应用在现有体系中。
大循环的根本是战略目标,小循环的根本是HR建设,根本做好了,招聘就做好了一半。
既然FBI面试主要关注的是候选人能力,
为什么不叫做CBR(Competence Based Recruiting),而叫做PBR(Performance Based Recruiting)呢?
因为企业经营不同于孟尝君养士,企业招聘本质是『持续达成团队绩效的能力组合』,不能与长、短期绩效目标匹配的能力,
反而是多负担的成本(短期绩效目标是战略,长期绩效目标是愿景)。
PBR从名称就提醒我们,不能提高团队绩效的招聘,都是无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