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这样做职业规划,结果... ...
2022年,很多35岁以上的职场人,他们的职业前景并不明朗。
如今全球都进入了一个「不确定时代」,谁都没办法保证明天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已经到了35岁,要如何抵挡对不确定性的焦虑与恐慌?如何有效地提升自己,去应对不确定时代下的各种不确定呢?
01#35岁的生涯规划就是人生的应变之道
假设不确定时代已经是存在的大前提,其实人类对于外界不好的遭遇,都能够扩展自己的能力、资源去应对或适应。
这就是人类的应变之道。 不知道你是否思考过,我们是如何应变的?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快速应变,但有一些人没法应变的?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 大道理咱们就不讲了,讲个简单易懂的道理,我们不妨思考下,我们是如何应对四季变化的?
冬天穿棉袍、夏天开空调,春天防止花粉还会戴口罩……总之,你会发现,资源越充分,应对能力越强。
可有没有想过,难道人类一开始就知道如何应对四季的变化了吗?
不一定。人类是逐步学习,逐步储备各种资源去应对状况的。处于不确定时代的我们所作出的规划,也像我们应对四季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对35岁以后的生涯规划,有种模糊的感受。简单地看生涯规划,其实就是应变之道。你大概了解四季更迭,提前准备好充足的相关资源,便能从容应对。 生涯规划,一方面,帮助受阻的当事人了解基本的知识经验,从而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另一方面生涯规划通过培训和咨询两种方式,推动当事人学习相关策略去改善当下状况。 环境的变化就像是浪,总是不断涌上来,面对这些浪潮,观望和躲避必然结局凄惨。面对,应对,继而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我们唯一的选择是勇敢地面对风浪,学会驾浪前行。 面对企业状态的改变,我们不能再依靠企业,如同家长一样,帮我们定义职业的发展,他们也没法再给出一套稳定的能力要求。我们需要学习“冲浪”的思维,这意味着需要随时注意新兴技能,及早赶上潮流,并从中获益。 接下我们更落地地讲讲在不确定时代的正确学习方式。
02#35岁以后,如何在不确定时代的学习方式
职场人的习惯是 ,总觉得要找一个特别好的东西,然后立马就开始了。
却没有意识到在这个过程中,无形中踩了很多坑,从而使得你虽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却没有拿到该有的回馈。 关于职场人的终身学习,需要注意的事情很多,今天我们就重点说两个。
第一是,观全局,掌控学习的时机;第二个,辨目的,精选学习的内容。了解这两点,从大的范围上,不会让你白费力。
1、观全局——掌握学习时机
许多人应该听说过第二曲线。 人生并不是一条笔直向上的直线,而是像爬山一样,不断的迂回曲折,我们总是在一些刚刚爬到山顶的时候,发现还有一座更高的山,所以不断认清自己所在的位置,不断地改变,做好准备才能一再的登顶。
发明小儿麻痹疫苗,并获得诺贝尔奖的沙克认为,当曲线到达顶点的时候,你再去投入时间资源,来维持原来的优势,其实会缺乏效率。 再创一个高峰的唯一的选择,就是在上一个曲线开始下滑之前,就启动第二个曲线。比如图中,当蓝色曲线快达到顶点前,就是我们开启第二学习的时机了。在这个时机点,我们需要学习新技能,培养新兴趣,甚至是换一个新的工作。 我们借一个例子来更好地理解这个曲线。 当一个新人进入职场,踏出第一步,开始学习不熟悉的事物。对有些专业而言,大学的知识在工作中完全用不到也有可能,所以这个新人必须边做事边学习。
接下来,随着横轴年龄的增长,他不断做事创造成果,不断试错,然后积累经验,同时也为自己建立信心,让纵轴的成果不断累积。渐渐的,外界对他有了好的评价,他也觉得做得很顺手的时候,这不意味着他终于可以歇口气了。恰恰相反,他需要主动地启动第二个曲线。 此时,他一方面维系着第一曲线带来的各种收益,但投入时间精力,在新的不熟悉的领域,继续开始学习并使用新的技能。 其实如果你太早投入第二曲线,你在自己本职的这一部分上还没有上手,还在试错的过程中,就开始投入第二曲线的话,会发生什么? 当第一个成果还没显现时,外界对你没有好的评价,此时开始学习新的技能。一方面投入不会给你带来稳定的收益;另一方面,你也很难有足够的资源,去学习更有价值的新技能。
更坏的情况是,如果你长期用这样的方式,你会变成样样都不精通的职场万金油。 但如果你推迟开启第二曲线,又会如何?
别忘了,这是一个竞争的大前提,你停留下来,竞争者们会很快跟上来,甚至超越你。他会被后来者居上,也就是我们说的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了沙滩上。 既然要开启第二曲线很重要,究竟何时开启呢? 给你两个标准:第一是你的工作是否得到了他人的普遍认可,这里的他人是领导和同事。第二是,你的工作是否陷入了例行公事、没有挑战。 这两个标准缺一不可。
你不能说没挑战了,所以要开启。没挑战、例行公事也有可能是你做的事情太初级导致的。我们需要拿到成果,为了学习拿到技能,最终产生成果。
所以,在初级的职位上,努力做到更高阶,产生成果的高级职务,本身就是在学习。 在彼得·德鲁克这位管理学大师的超强学习法中提到:每一年自己都会设定一个新主题,然后用三个月的时间密集学习,同时也会设定三年的学习计划,两者同步进行。
三个月的主题可以是中国明朝美术,三年的主题可能是读莎士比亚全集,这样的话,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同时进行。
所以,从65岁到95岁期间,这个大多人认为的老年时期,德鲁克却仍然完成了近20本著作。虽然年龄在增长,却不成为时间的俘虏,其中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学习。
虽然用了德鲁克的例子,但是我并不推荐各位就这样根据兴趣直接设定学习的内容,因为学什么,也是我们需要思考。 对于学习的内容而言,学生的学习和成年人的学习是截然不同。毕竟学生是被学校要求的学习,而成年人是需要自己制定学习内容的。那么,我们到底用什么作为标准来选择学习内容呢?
2、辨目的——如何精选学习内容
明目的就是找到学习的目的。 ① 不为目的地学
我问过不少人为什么要学习?他们说过很多答案,大体上无非是为了提升自我。如果你追问为什么提升自我?又可以分为硬实力的学习和软实力的学习。 所谓硬实力的学习,就是为了让工作更顺手,让人生更优秀更成功的学习。 所谓软实力学习,更多是为人处事,琴棋书画,未必当下能带给你工作成功,但让你享受人生的学习。 在确定学习内容之前,不妨先确定,你是要为了什么目的学习?
我想和你分享下我的观察和思考,聪明人会用80%的精力,放在硬实力的学习上,例如外资企业的员工去学习英语,生涯规划师的我们,去学习心理学内容,这些都是硬实力的学习。
但想要生活有点意思的话,你还要留20精力,去学习软实力的东西,例如有人学钢琴,学画画,学舞蹈都是如此。 最糟糕的情况是,明明是“软实力学习”,却伪装成了“硬实力学习“。
既然是带着目的地学习,硬实力学习最终是要产生工作成果的,而有些人学习仅仅是学习,却无关乎工作成果。
好多人都告诉我,她看了多少心理学的畅销书。这不是硬实力的学习。因为这些书只是看了,而没有任何成果的产生。这些心理学书籍的阅读,只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变得有趣,和学习烹饪,学习播音没什么本质区别。 如果你要把心理学作为硬实力的学习,需要先确定工作是什么,这个工作需要的能力到底是什么,这些能力需要学习什么才能拿到这个工作,或者才能做好这份工作——这才是硬实力的学习。
同理,原本学习演讲是为了当作硬实力的学习,让工作更成功的学习。但你从来不在工作中去演讲,去运用这个技能,只是为了学习演讲而演讲,也是没有成果的。 ② 不分内容地学 你可以思考:你是为了什么学习,又是如何分配精力的,你有哪些是真正的硬实力学习,你又拿到了什么成果呢? 我自己大学是学人力资源的,毕业后做播音工作时,因为工作需要去学习了半年的播音专业,但并不是变着声音读几个东西,老师日复一日让我读同一条新闻,不断地去练习其中的重音,停顿。短短一百多字的新闻,我至今都能回忆起来。 为什么和你分享这个经历?
因为我想唤醒你的回忆,关于学习的回忆,一旦我们想要达到成果,那么学习本身是痛并快乐的。它不是轻松的,正因为如此,带着明确目的的学习,才能让我们跨越痛苦,通过学习掌握真正的能力。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道理明白了,但是下手还是有点困难。所以我们尝试再进行一下分类。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学习,我们还能根据范围划分为,有证的学习和无证的学习。
③ 不分时机地学
先来看看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分区学习:
这张图可能更容易理解,划分后就成了一目了然的四个区。这里主要讲三个区: 第一区,是硬实力也有范围的学习,意味着是有考核结果的。例如大学的考试,或者是考一个会计证,或者是考英语六级专业八级等等,这些都属于有范围的。 第二区,是硬实力,但是没有范围。像职场里的英语应用,理财学习等等,就属于这个区域的学习。 但如果你的自律性不错,你自然就可以设定学习方式,但别忘了,即便是没有证书的学习,我们仍然需要拿到成果。所以你的学习,必须用到工作上去。 第三区,是为了兴趣的学习。只要有考核,就属于个这个类别,例如茶道/插花/潜水执照。 其实划分是为了重新思考学习的内容,但唯一需要强调的是,在成年人的学习,或者是终身学习的概念里,我们支持学习,但绝对反对的是,毫无意义地学。
3、建体系——反思学习的顺序
当你学习的时候,是否想过,你为什么而学,就像此刻你为什么而学? 不是为了求心安的状态而学,不是为了别人学,学习一定要有目的,目的一定要能带来结果。我想和你分享,我的老师一个非常有用的学习顺序。
① 跟人学
跟着做这个事情的人学,简单的说就是找师傅。 为什么它排在第一位?
说个简单的例子:在我跨界做生涯咨询师时,好长一段时间,见到一个前辈就黏上去各种请教。后来做培训,也是如此,会问很多自己不明白,也查不到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和导师做沟通才能更好的学习。
所以,千万别抱着一本书啃,而是找个真正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做沟通式学习,看似麻烦,事实上却是最省时省力,最有效率的学习。 ② 跟事学
简单地说,就是多做,边做着边思考,也能学到不少。
为什么放在第二?是因为如果你实在找不到导师,至少别忘了做。 你跟事学的时候,有一个好地方是:人在受挫的时候,会主动地进行反思与学习。
所以它其实是一个反哺,让我们能够再去学一些东西,在实际中再去应用,尤其是技能性的学习。如果你找不到人带你,那至少坚持去做,不断反思,这种也是非常棒的和有效的学习。 ③&④ 跟网学&跟书学
前面跟着人和做事儿学,是有自己的体验,跟着网络和跟着书学,却不是自己的体验。如果可能,先花时间找导师,如果找不到导师至少可以找不错的商业课程。因为商业课程通常是做这个事情的人去做研发和讲授的,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导师哦,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讲了三件事儿,第一是,观全局,掌控学习的时机;第二个是,辨目的,精选学习的内容。第三就是,建体系,反思学习的顺序。
从学习成果角度来讲。如果你学到了一些能力,务必用它,而不是储存它。
我们需要用这个具备的能力解决自己生活的问题,同时帮助他人解决类似的问题。当我们去展现能力时,我们就获得了一个最棒的资源——人脉。 这里讲这个是想表达,所谓人脉,本身就是双方有可以交换的资源。
带着目的,掌握学习时机和方法,拿到相关学习的证明文件,再不断地外化拓展,通过写作或者参加活动的方式,让人们知道你有这个能力,并最终为不同的人提供协助。你会因此认识越来越多厉害的人,而他们也会因为你的能力而认识你! 在不确定时代里,有目的地学,从全局上学,然后辨别目的。 这个时代是不确定的,但你可以把不确定当做契机,什么意思?假设说,你一毕业进到一家公司到老,从这个公司退休,这未必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会开心。所以当不确定时,才有机会去转变不一样的人生。 你能用好学习方式去应变,然后拥抱你的多元人生。就是我们今天的重点之一,学习很苦也很累,可是却一定要做,原因很简单,我再次用安兰德的话来总结: 「如果我们独自呆在一个荒岛上,单独去承担自己生存的责任,其实没有人会允许自己妄想明天与己无关,妄想他能够依赖昨天的知识技能便可以高枕无忧,妄想自然应该为他提供安全。」
回过头来,其实当不确定时代到来的时候,每个人都像是待在一个荒岛上,我们要承担自己的责任,没有办法再去问企业为什么不管,因为企业都不一定能活得下去。 我们的安全要靠自己去争取。这就是在不确定的时代,我们的一个应变之道。 面对企业形态的改变,面对不确定的时代,没人或者没有企业,能再像家长一样帮我们去定义发展了。 记住,学习不是一次两次的学习,而是终其一生的学习。
至于如何应对35岁危机?
没有所谓的35岁危机。 简单地说,如果你过往的资源没有具备,那就永远都是危机。你不用35岁危机,你会从20多岁一直危机到40多岁,甚至是到你60多岁,一直都在危机状态中。 所以,没有所谓的某个年龄的危机,核心仍然是你积累的资源,足不足以让你拿到更好的结果。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