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旅行业在疫情的冲击下有多惨?
仅2020一年,40家航空公司破产,15万家酒店关门,行业收入急坠52%。
可以说是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川,灭顶之灾。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我们公司“国旅运通”作为全球最大的差旅管理公司美国运通在中国的合资公司,自然不免遭受重创。这时我们的企业战略只剩3个字:活下去!
我们的一位客服主管、员工体验官Angell ,是2002年加入国旅运通的,亲历2003年非典、2008年金融危机,算是差旅行业老兵,见过不少风浪;
但Angell说,2020年是过去二十年所遭遇的最大挑战。
遭遇疫情危机后,Angell每天都要经受下属带来的两大灵魂拷问:
1、我为什么要留下?
公司不是泰坦尼克号,你不是Rose,我不是Jack,若有机会弃船逃生,谁想与公司“同归于尽”?
2、我为什么要努力?
行业至暗时刻,公司朝不保夕,我作为普通员工吃饭生存都面临困难,还谈什么艰苦奋斗?
作为管理者,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下面是Angell经历的4个“稳定军心”和“员工激励”的小故事,相信能给你一些启发。
第一个小故事是搬家。
过去十几年来,国旅运通办公室一直在上海黄浦区的一栋历史保护建筑“中匯大厦”,其实就是老破小。随着业务发展,人很快就坐不下了,我们早有搬迁计划。
中匯大厦
谁想,2020年初疫情爆发,差旅行业凋敝。
全国人民居家隔离时,我们安排了一个电话会议,有同事弱弱问CEO Kevin:“咱们的办公室还能搬吗?”Kevin语出惊人:“搬,而且我们不去杨浦了,我们就留在黄浦,留在黄浦江边!”
当时我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旅游业重创,同行都在关门,Kevin是疯掉了吗?
Kevin接着解释:“搬家是早晚的事,现在业务停滞,员工可以居家办公,而且现在因为疫情可选的楼盘更多,价格也更好,倒也是搬家的好时候。最重要的,我们可以用搬家向市场、向合作伙伴、向员工表明我们在中国市场长期投资的决心,这是对员工最好的鼓舞!”
2021年7月,我们举办了办公室乔迁仪式,新办公室在黄浦区人民广场附近(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方之一),延安东路的海洋大厦,距离黄浦江一公里左右。
新办公室的一角
乔迁仪式那天,我很早赶到了公司,刚出门发现Angell和许多小伙伴早已到场,都很兴奋,朋友圈也被搬家刷屏了,确实不容易。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上海建筑施工审批极为艰难,但我们办公室装修非但没有延迟,还提前一周竣工。
Angell笑着告诉我:“搬家了,女儿再也不必担心我的工作了。”
原来,她女儿知道妈妈是旅游行业工作的,每次看到什么航班熔断、旅行社破产的资讯,就跑来问:“妈妈你的公司会不会破产啊?你会不会失业?”现在妈妈换了新办公室,女儿也放下心来,至少短期内公司不会跑路。
我们对第一个小故事做下复盘:
危急时刻靠什么稳定军心?不是喊口号,也不是谈情怀,员工的信心,就来自于公司投资的决心。
第二个小故事叫员工体验官。
Angell是2019年成为员工体验官的,体验官是一群来自基层的小伙伴,是我们公司的民意代表、沟通桥梁、企业智库。
员工体验官们会向管理层提出问题和建议,CEO Kevin每个季度都会亲自向全体员工回应这些问题。2021年,员工体验官共提了500多条问题,大多是实在问题,Kevin的回答也真诚接地气,我们来看看其中部分问答。
员工:公司明年会调薪吗?
Kevin:目前的市场预测和财务状况不支持明年调薪。我们还是聚焦两个小目标吧,公司少亏钱,不裁员。
员工:国际航班迟迟难推动,作为国际组员工很担心公司会不会裁员呢?
Kevin:公司暂时没有裁员计划,鼓励大家内部转岗。因为国内旅游业恢复很快,我们需要国际同事能够主动去转岗支持业务发展。
员工:为了减少疫情风险,可以错峰上下班吗?
Kevin:在不影响客户服务前提下鼓励错峰上下班。关键是听张文宏医生的话,做好疫情防护。
员工:新办公室空气质量有保证吗?
Kevin:入住之前已请专业机构做了3次空气检测,并向全体公示结果。另外,我们还采购了24小时新风系统净化空气。
员工:销售为了签单,经常瞎承诺,给服务小组挖坑怎么办,以后他们投标可不可以带上我们?
Kevin:确实不能让销售同事孤军奋战,后台同事去前线看看挺好的,顺便看看,是销售过度承诺,还是我们做得本来就不够?
最后一个问题是Angell提的,所以由她牵头成立了一个跨部门小组,去商讨如何优化新客户上线流程。半年后,我们新客户上线时间平均缩短10%,内部沟通效率和外部客户体验都有显著提升。
我们对第二个小故事复盘:
什么是员工体验官?员工体验官就是要把员工的体验变成建议,建议化为行动,行动促进改变。员工体验官的建议会不是吐槽大会,而是公司的管理闭环。
第三个小故事是员工激励。
我们两年没有调薪,该如何激励员工呢?
和Angell共事8年的同事小D想要离职,于是Angell请他吃饭,想跟他聊聊劝他留下。
哪想,一番话下来,Angell的想法反倒被动摇了。
小D说:“新工作是父母帮我找的,面试是老婆开车送我去的,一场疫情,行业经济被锤得七零八碎,工作收益受影响,我作为一个大男人,得对妻儿老小有所交代啊。”
如果工作得不到家人支持,员工又为谁辛苦、为谁忙呢?
作为一家传统外企,我们的薪资水平并不高,员工愿意留下,正是因为企业文化不错。此外很关键的,我们确实有很好的激励制度。
比如我们的“运通奥斯卡”,是美国运通全球优秀员工的表彰盛典。我们国旅运通每年都会从基层员工中选出优秀代表送去海外参会。
2016、2017年我们去了夏威夷,18年去了多美尼加,19年去了布拉格。Angell的一位小伙伴去的是布拉格那次盛典,经历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当时他在吃早餐,一位白发苍苍的服务员过来给他倒咖啡,他正想说谢谢,一抬头差点从椅子跳起来。这位服务员是我们的全球CEO。
不知何时,CEO带着全体高管悄悄进来了,亲自为员工服务。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员工来说,参加盛典仅仅是一次海外旅行吗?
不是,这更是荣誉,是认可,是工作的意义。
因为疫情,盛典之类的线下活动只能暂停了,别说夏威夷,迪士尼都够呛,员工表彰活动该怎么办?
Angell和小伙伴们提议,我们可以做线上表彰活动。因此,我们每个季度的员工表彰就以视频直播形式进行了,员工家属也能参与其中。
一次Angell女儿主动连麦:“疫情期间,妈妈可以居家办公,可陪我的时间却更少了。妈妈这么辛苦,是为了帮助别人的爸爸妈妈平安回家,我为妈妈感到骄傲!”
那一刻,Angell泪流满面。
一如你我,我们每天有不同的角色去扮演。对于下属,Angell是主管,对于客户,Angell是旅行顾问,但在Angell的内心深处,极其重要的角色,还是女儿的妈妈呀!
女儿的认可,家人的支持,让Angell找到了工作的意义。
我们对第三个小故事复盘:
员工体验首先是人的体验,家人的认同,是工作家庭的粘合剂,是职业价值的放大器。
作为旅游行业的公司,我们熬过了最难熬的那段日子。疫情期间我们没有裁员,虽然两年未调薪,但核心员工离职率低于4%,还连续11年被评为中国最佳差旅管理公司。
因为这次分享,我特意问Angell,这3个故事,哪个最能打动你?Angell笑了笑说都不是,最令她感动的是客户的一封信。
客户Christopher的信
2020年初疫情刚刚爆发,一位美国客户Christopher要送太太,一位高龄产妇回国生产。可当时国际机票极其难买。许多几乎从不联系的朋友找到我,说能不能帮他们老板买一张机票,多少钱都行,只要搞定,以后差旅就交给你们做。
我说你们心意我心领了,可这时的国际机票,拼的不是朋友,不是钱,拼的是耐心和时间。
为了Christopher的机票,Angell和小伙伴们轮流上阵刷票。终于在一个周末凌晨抢到两张飞往美国的机票。
机票是坐国内航班从南昌出发,到上海换乘国际航班飞往美国的,经过两家不同的航空公司。按照规定,到了上海,Christopher夫妇必须把行李卸下来重新托运。一位高龄产妇哪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所以Angell主动联系两家航司,最后两家航司高管帮忙开了绿灯,可以在南昌一次性托运行李,省去了在上海重新托运的麻烦。Christopher得以全程全心照顾他的太太。
所以Christopher信里说:
你为Olivia所做的一切远远超出了服务的承诺,我想最好的解释,可能
因为你也是一位母亲吧。
疫情很残酷,但是你们很温暖。
其实类似故事,在我们公司还有很多,还记得离职的小D吗?
去年公司搬家时,小D已经离职8个月了。那是一个周末,我和小伙伴们在办公室搬运东西,忙得热火朝天,浑身是汗的时候,我在搬运人群中发现了一个熟悉面孔——小D。
小D利用周末的时间,回来帮助小伙伴们搬家。
并且为了信息保护,从始至终自觉远离服务器和各项文件。
所以我有时候在想,这是一群多么好的员工啊!留下来的人,同舟共济,离开后,还守望相助!
作为全球最大的差旅公司,我们没有一架飞机、一间酒店、一辆出租车,我们唯一的资产就是员工。
员工体验不是面子工程,而是一个组织的免疫系统!
最后,请允许我套用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员工体验,就是激发善意,创造意义,找到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