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电梯间偶遇领导的尴尬经历,小吴有过。他硬着头皮跟领导打了声招呼,领导回应以后,直接来了句:“小吴,最近忙不?”
小吴一愣,回了句:“挺好的。”
后来电梯里只有呼吸声,到了24楼以后,领导留了个后脑勺给他。小吴知道他非但没有利用好“电梯法则”,还有可能给领导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
领导问“忙不忙”,不论答什么,职场人总有顾虑:说不忙,领导会不会觉得工作不饱和?
说忙,好像在跟领导抱怨工作量大,更怕领导在“忙不忙”后接一句“忙出什么成绩没?”总之,回答这个问题就很被动。
身在职场,就算做不到向上管理,起码也要做到对答如流吧。“面对忙不忙”的提问,究竟该怎么回答才算稳妥呢?
01忽略领导意图盲目答,答不到要点易踩雷
一流领导从不问话,因为有人告诉他,他也会自己观察;二流领导无痕问话,寒暄之中掌握想要了解的信息;三流领导直接问话,问题明确也无他意。
但大多数领导处于二流水平,所以很多职场人对领导问话总有一种刻板印象:领导的心思你别猜,领导问话一定“别有用心”。
《夜鸟》中有一句话叫“这世上一切的看似巧合,其实都有迹可循。”领导有没有施展套路,你根据问话的场景就可以做出判断。 场景一:非办公场所,且与领导偶遇。“忙不忙”大概率是家常一问,出于领导对下属的关怀。
回答时需要做的是态度诚恳,一嘴带过,无需展开。 场景二:办公场所,或领导专门来找。“忙不忙”大概率是投石问路,领导有给你交待任务的打算。
回答时,需要迂回有重点,根据领导的反应适时调整,给自己留后招。 但有些时候单靠场景判断也不行,还要结合工作实际,揣摩“忙不忙”是否包含领导“暗语”。
最近,做了领导4年秘书的小夏,在领导问“忙不忙”的这个问题上栽了跟头。可怕的是,栽了跟头还不明白其中缘由,直到她听到领导的抱怨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没听出里面的道道。
一天,开完会领导交待了下周的特殊行程,转过头来问了句:“最近忙不忙?”她以为是领导随口一问,表示关心。
忙着整理材料就笑着说了句:“能应付得来,您放心。要有什么其他安排,您说就是啦。”领导没出声,直接走了。
她知道领导不高兴了,但不知道为什么。直到她听见领导跟另一位领导抱怨:不知道最近她工作在忙些啥,也没有做汇报,甚至提点了也无动于衷。
原来那句“忙不忙”根本不是寒暄,也不是为了委派任务,而是领导隐晦的警告:我不了解你的工作进度,你得做工作汇报了。
这便是职场人最怵的地方,问话场景不一样,同样的话意思却大有不同;即便能根据场景应变,但听不懂暗语,会错了意,也会让领导不满。
02抱佛脚式草率答,内容空洞不具体
很多职场人即便能充分领会领导意图,准确定位问话场景,面对“忙不忙”这一问题,仍然存在困难:由于缺少日常工作的管理方法和习惯,缺乏系统化思维,容易出现“抱佛脚式”的回答。
比如,在领导提问时,回一句:“还好吧”或“还行,能顾得过来。”笼统模糊,且答案难以展开,将自己的“直球式”回答风格暴露无遗。 之后,在领导鼓励的目光中,挤牙膏式的回答一两句“最近我们小组在跟进xx案子,推进还挺顺利的,大家配合度高,整体来看工作效率还不错。”
后面虽然有所找补,但回答仍然僵化套路,难以体现工作风格,更不要说向领导展示工作进度、工作规划与时间管理的能力了。
“忙不忙”几乎是职场必问问题,领导时不时地就会来一句,第一次能用套话搪塞,第二次能临场发挥蒙混过关,但次次都是相似的答案,自然是空洞又乏味。
与其等领导提问时,支支吾吾,半天找不到头绪,不如做好日常的工作管理,在领导提问时,据实而论,侃侃而谈,既能展示自己清晰的工作思路,近期的工作动态,又能体现敬业精神。
03运用这三点回答“忙不忙”,告别空洞凌乱无重点
1、既要惜字如金,又要重点突出,做好任务清单管理
某500强公司有一个出名的汇报工作方式——电梯汇报法。也就是留给汇报人的时间按分钟来计算,这种方式非常考验汇报人的能力,同时也会为领导节省很多时间。这意味着汇报的内容必须控制在600个字以内。
跟领导打交道就要学会抓重点,领导问“忙不忙”类似于问你工作进度和状态,而你回答这个问题就好比做一次工作汇报。 汇报的方式最好分条列项,比如:最近在跟进一个项目,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二是……;三是……
分条列项的回答方式便于领导掌握总体工作动态,同时也有助于领导抓取重点,同时方便接下来的互动。领导在听了总体汇报后,通常会抓取他感兴趣的或者重要的方面进行下一步的提问。
这样一来,回答的效率和层次立竿见影,同时也给领导提供了进一步提问的方向。即便领导没有进一步追问,那也意味着你的回答得到了他的认可,他没有必要再问。
2、建立“时间流”思维,用阶段法回答
所谓“时间流”意思就是“忙不忙”不是一个固定的,僵化的答案,而是一个动态的可以迂回的现实。
换句话来说就是“忙不忙”是一种状态,不是一个结果,状态可以调整,但结果很难改变。
“忙不忙”有三种阶段:一是之前很忙,现在在做复盘以及新工作的启动;二是之前是蓄势准备阶段,现在是攻坚冲刺阶段;三是形成了自己的工作节奏,工作较为游刃有余,自己也在充电学习。 运用阶段法回答的好处就在于任何时候被领导提问,你都能答得不同,并且可以避免出现回答时言之无物,不好展开的问题。
因为它类似于周报小结,只要养成复盘总结的习惯,这种回答方案就是信手拈来。
3、日常形成四象限事务管理习惯,避免回答琐碎
美国管理学家科维提出了四象限管理法则,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梳理时间,标注“忙”的重点与红区。
他将事务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衡量,由此划分出四个象限:重要又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
情绪脑会偏向于紧急性,理智脑会更侧重考量重要性。在回答领导“忙不忙”的提问时,应该倚仗理智脑。
换句话来说,只需要向领导回答重要又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的两方面的内容即可,从而提升回答内容的含金量,节省领导时间,给领导留下主次分明的印象。
比如:最近工作推进虽然遇到了阻碍但整体进展顺利。一方面跟运营那边的对接工作一直在推进,这影响到下周的新产品发布,比较紧急,所以主要精力放在这件事上,这段时间需要加班。
另一方面,为了提前完成下半年的业绩,我每天会花一两个小时去完善客户拓展方案。
剩下的诸如:回复邮件、产品宣传等工作已经形成流程化的工作思路,用边角料时间就可以完成。
琐碎的、流程化的内容轻轻带过体现了业务的熟练性;将紧急重要的工作置于首位说明,体现了投入度和短期的贡献性,同时陈述事实的方式又避免了邀功的嫌疑。
兼顾来谈重要不紧急的长期事务,又体现了持续性的工作思路,体现出目光的长远性。
“忙不忙”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投入和产出的体现,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用最短的时间,最清晰的框架向领导说明你干了什么,干得怎么样,以及还要准备干什么。这样领导才好决定接下来要你做什么。
换而言之,即告诉领导你在高效的忙、有意义的忙、也有忙的意愿。委婉地向领导表示:在“忙不忙”这个问题上你总是主动而又理性的。
这样你的回答才有价值,你的忙碌才会被领导看到。
留言说说,领导问你“忙不忙”时你怎么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