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在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些跳蚤,发现这些跳蚤可以很轻易地跳出来。(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
接下来,实验者在玻璃杯上加了罩子,然后就听到了砰砰轻微的撞击声。跳蚤虽然跳不出来,但它们还是挣扎了好久。一次次的被撞之后,跳蚤开始变的聪明起来,它们开始根据玻璃罩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实验者把玻璃罩下降了一个高度。跳蚤们又一次一次的被撞,一番尝试后,它们再次根据玻璃罩的的高度调整了自己跳的高度。
随着玻璃罩一调再调,逐渐接近了瓶底。
接着,实验者把玻璃罩都轻轻的拿开了,可是跳蚤们还是跳那一点点高度,就快变成爬蚤了。
最后,实验者在玻璃杯的下面放了一个酒精灯,并点上了一把火。不到5分钟,玻璃杯烧热了,所有跳蚤很自然的,发挥出求生的本能,不管是不是会被撞,都跳了起来,最后也都全部跳出了玻璃杯。
这个实验生动的说明了干扰与潜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跳蚤而言,它们有潜力跳出玻璃杯,但是干扰的存在,让善于跳的跳蚤们变成了一个爬蚤。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玻璃罩不仅照在杯子上,也罩在跳蚤的潜意识里,罩在他们的信念上,行动的欲望和潜能就这样被扼杀了。
其实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员工很多时候也是这样,在工作中不敢去追求更大的挑战与目标,其实并不是追求不到,而是因为他们心里有着太多的干扰。来自于心理的恐惧、担心、嫉妒、紧张、压力等等各种负面的干扰,甚至来自于想做的更好,不负众望、超越自己等等正面积极的干扰。
一个人的表现不佳,并不是他没有这个潜能,而是因为有这些干扰的存在,降低了他的表现。想法造成了干扰,干扰影响了行动,从而妨碍了潜能的发挥。
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些干扰的想法呢?
这个我们每个人的经历和教育有关系。小时候我们并没有恐惧担心这些字眼,跌倒了可以再爬起来,不怕说错话,不担心被别人笑话等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周围给到我们的回应,让我们形成了无数“应该”的信念和我们的思考习惯。这些回应都来自于父母、老师,还有以及我们的朋友,还有我们公司的上司,他们经常给予很多指责、要求、打骂、嘲讽等等这样的回应。日积月累,我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这个世界的价值判断、心态的反应和我们的行为习惯。
其实,关于绩效有一个逻辑是:绩效=潜能-干扰。
也就是说,要想员工的绩效高,就必须得支持他们降低自己的干扰。
教练型领导者就是支持员工降低他们的干扰,同时支持他们看到新的可能性。
一个人看到了可能性,才愿意去做事情,才会产生行动的张力,更愿意去付诸行动;人一旦开始了新的步伐,而且从中获得了成果的时候,就会渐渐地脱离旧有的习惯,坚定地迈向新的道路。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我们除了需要不断地辅导员工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以外,还需要去排除与降低他们的干扰,比如下属的工作恐惧、担心、焦虑与他们的心智模式等等,甚至是过往带给他们的信念系统。
我们经常把教练型的领导人形容成为一个挖金矿的人。当我们在挖金矿的时候,挖出来的土一定是很多的,这些土就是我们的干扰,只有这些土被去除了,金子才会被绽放出来。
我们就是一个挖金矿的矿工,我们要学会等待和帮助,使员工尽可能多的减去干扰,从而达到绩效即潜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