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的学习,希望能够获取新的精神指引、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工作要求,结合近期的学习,梳理以往历史资料,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国资国企内容谈一些个人学习体会。
一、二十大报告相对于十九大报告国资国企工作减少了哪些内容?
一是减少了“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原因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完成了国有金融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了财政部门监管金融企业。同时,国资委方面已完成了职能转变,以及监管事项清单的出台。至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目前而言,仍无法替代监管部门职责,而且全国仅有山西省开展了比较激进的改革,新成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履行部分国资委的出资人职能。而且,现阶段国资监管工作非常强调聚焦主责主业,加强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流企业或特专高新企业。不会主张多元化投资或经营,所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改革工作,方向不够明朗,与目前经济形势契合度不高,下一阶段还是处于“深化改革”阶段,所以就点题式加在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里面。
二是删掉了“战略性重组”。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企业集团层面战略性重组先后完成一批资产规模大、影响深远的重组项目,共涉及6组12家中央企业,央企总数进一步缩减,未来五年应该不会开展大规模的重组工作了。
三是删掉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把这句话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合并了。
四是删掉了“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党的十九大以来,国有企业防止资产流失的改革举措比较到位,企业信息公开、加强企业内外部监督、加强违规投资经营责任追究等等一系列措施到了实质运行阶段。与此同时,二十大报告非常强调人才与创新工作,人才与创新均需要激励机制进行才能落地,激励机制要用尽职免责政策进行保驾护航,所以,删掉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相关工作要求。
五是删掉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十九大报告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放在了同一重量级,是并列的两项工作。通过几年的摸索,混改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混改企业党建工作没有规范化的要求,仍在探索阶段;混改企业的工资总额,受国有企业政策要求,难以突破;混改企业差异化的治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尚未形成规范的顶层设计。所以,和“十四五”规划统一口径,需要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之后,再加快推行混改。这样安排,与未来继续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也不存在矛盾,因为三年行动也没有对混改提出硬性要求。
二、二十大报告相对于十九大报告国资国企工作增加了哪些内容?
一是在深化国企改革工作中,增加“国资”二字。但是没有提国资监管体制的事,具体而言,是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集中统一监管工作的扫尾工作,以及继续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改革工作。
二是增加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指明了道路,那就是要聚焦主责主业,抓住核心技术和核心禀赋开展工作,不要做多元化经营,目前经济形势不允许,企业成长规律也不允许。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说明通过近一年的工作发现了很多问题,国企非主业乱投资的情况仍然比较多,所以这项工作需要巩固。
三是增加“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从2015年中发22号文件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再到2016年提出的领导核心作用,再到2021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边界逐渐清晰,具体表现就是党委前置研究事项清单的出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党委前置研究事项与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决策事项大量重叠,还需要一个博弈和纠错的过程。所以,在二十大报告中“(五)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部分再次强调“推进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这充分说明,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仍在路上。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前提工作。
四是增加“弘扬企业家精神”。为了保证二十大报告中重点支持人才工作逻辑的一致性,毫无疑问会提“弘扬企业家精神”。通过近几年的摸索,以及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流,发现一些企业家能够改变企业的问题,比如宋志平对于中国建材、刘明忠对于一重集团,以及山东省对优秀国有企业家的重奖。种种经验表明,弘扬企业家精神值得拿到二十大层面予以支持。
五是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中增加“国有企业”,也就是同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国资监管职能转变时,总讲以“管资产”为主转为以“管资本”为主。很多国资监管系统的战友都会有一种认识,未来企业都混改了,国资监管职权主要通过股东会行使啊?作者觉得不是,从近几年不再提央企集团的整体上市,以及从国有企业在国家安全、战略、防疫工作中的担当作为表现来看,未来几年,也不会推动整体上市,更不会大规模推动混改,这与混改工作、党建工作要求是一致的。所以,除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之外,还不能忘记做大国有企业,尤其是一级的国有独资公司。
三、二十大报告相对于十九大报告国资国企工作还有一句话调整
十九大报告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是衔接在“…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后面的,一段话都是讲国资国企工作。但在二十大报告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之前间隔了“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种写法和逻辑,再次验证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重点是针对混改工作,而弘扬企业家精神是弘扬国有与民营两方面的企业家,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包括国有一流企业和民营一流企业。相较于十九大报告,二十大报告更加重视对民营企业家和企业的支持工作。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党委前置研究事项清单的完善与调整,在未来将是一个动态的工作,要根据每个企业董事会、经理层的完善程度,不停的调整,是一个能力增长与信任增长的过程,待治理机制理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才牢固。
二是混改企业党建工作,尤其是混改企业中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工作,要在混改企业中摸索出定型的经验。将这些定型经验规范化,有了顶层设计,才能为混改工作铺平道路。
三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相关工作,在治理机制理顺后,有了混改政策的加持,备投项目增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才能够顺滑地开展工作,国有资本的流通也更加顺畅。
四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科技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尽职免责工作将整体推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和企业家,激励这些人才担当作为需要做好尽职免责工作,就像安徽省科技创新工作政策中明确尽职免责事项,凡激励要明确免责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