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今年是最糟糕的一年,但也有人说,今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心里一凉!的确,过去三年,各地散点爆发的疫情,对投资、消费、出口造成严重影响,中美贸易战等黑天鹅与灰犀牛事件不断涌来,企业的生存能力一次次面临挑战,发展如履薄冰……
今年,在不确定的经营和业务环境、难以预测的趋势和高频的社会变化之下,“人效”这个词的热度持续升温,甚至变成了检验一家企业健康度的重要指标。
是的,人效是企业想要长期发展必须要关注的重点--它不仅仅能衡量人力资源管理情况,更能衡量企业运营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
对于大企业而言,人效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关键,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公司而言,人效已经是事关生死的核心。
权威数据显示:
餐饮上市企业的人效(人均创收)及格线是3.8万:某哺是1.6万,某捞是2.15万,麦当劳是5.8万。
过去几年间,某德的人均净利润在不断下降,特别在疫情期间,人均净利润出现了大规模亏损;而百胜中国的人均净利润始终处于上升通道:从6340元攀升至15347元,增长一倍多。
为什么麦当劳/百胜这样的龙头公司能持续展现亮眼的业绩?背后有一套完整的设计和打法。
而作为企业CEO或者人力资源掌⻔⼈,您现在是否遇到这些“痛”:
✦人多事多,就是业绩达成不如人意, 根源在哪想不明白;
✦ 裁了一圈人,越裁越差,人是少了,但业绩更差;
✦ 公司大了事却难办了,跨部门协作成了难题,一圈流程下来客户走了;
✦ 奖金分了,培训也做了,人员该走还走,该不行还不行;
✦ 没有建立企业⾃⼰的人效体系,眉毛胡子一把抓,效果不佳;
✦人力资源工作的价值感不强,业务觉得在被卡脖子,人力资源觉得冤。
是的,这就是现在一些中型企业的“大公司病”: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30年”,经济环境如沐春风,市场需求增长很快,很多企业将“做大做强”当做立命之本,借着制度红利、人口红利、找到风口一路狂奔,扩大规模优势,通过“低人效、高规模”获得了“高利润”。
最近几年中国GDP增速已逐渐放缓,由两位数增长降低到个位数并将持续下行,经济形势已经从粗放“外延式”发展转向“内延型”高质量发展的深水区。
伴随着企业人员的盲目无序的不断增加,内部分工不均、激励不到位、员工职业倦怠等情况逐步显露......
管理学大师 彼得·德鲁克先生曾这样描述道:
管理之所在存在就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就是两件事,降成本提效率。
过去将体力工人的效率提升50倍很容易,知识工作者作为一个阶层的崛起是新的管理范式产生的标志。
一言以概之:对企业而言,降本提效的本质是:向精益化管理要效益!
何为精益化管理,以百胜餐饮为例,的日常工作中,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标准。
比如,如何接待刚刚走进来的顾客;如何为顾客介绍产品;如何为顾客服务并达到顾客101%的满意度,在产品制作的操作标准中,每样产品的配方都是非常精准的,都专门的量杯等器皿,制作汉堡的酱枪每次打出的酱都是一定的克数。
员工的辅导都由资深一级的员工进行手把手的传授,传授分为理论和实际操作。
这样有了标准化理论为指导,再由师傅进行示范,自己动手亲自体会。精益管理体现在运营标准化:公司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进行一次检测,以监督各个店面的各项营运指标。
运营本身是复杂的,通过流程化复制,化繁为简,最大限度的防止了意外的发生,这才是“为客疯狂”让顾客101%满意的强大保障。
百胜餐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则将员工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在百胜的餐厅营运系统的管理人员都不外招,而是100%由内部升迁,无论是管理一个餐厅的餐厅经理,还是管理多家餐厅的区域经理,均是从服务员或见习助理等基层岗位一层层晋升上来的。
百胜为此建立了一个非常畅通的晋升机制。精益管理体现在真正视“人”为人,关注并匹配个体需求:员工从加入百胜集团开始,他们就会知道非常详细的个人在百胜的发展流程和机会,以及什么时候将会获得哪些支持和训练。
关注员工个体、成长路径清晰、激发自我奋进,这才是真正基于“人性”的精细化管理的本质。
有人很好奇,在今年“降本提效”一片铺开盖地的“运动”呼声下,怎么没有听说世界五强企业降本提效呢?对此,你怎么看?世界五百强企业不需要降本提效吗?
非也,每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存在各种的资源浪费,流程冗长,人员浮动,组织松散等等的情况,因此,变是肯定要变的。
但是,对于真正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它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可以长大,更重要的原因是在长大的过程中,已经对组织、团队、个人的三层次关系设计得紧密链接了,换句大白话说:基本面已经有七八十分了。
除非有战略调整组织变革,正常情况下就在基本面上持续迭代、小步快跑就可以了。
因此,不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不用降本提效,而是人家早就在关注早就在完善早就在推进了,所谓:苗子正(个人)、树干直(团队)、根基稳(组织),而且要高度自洽,这才是企业成功的正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