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薪酬策略就是把4个人的工资给到3个人创造5个人的价值,其本质是人均产出和人力资源效率的提高,更准确的说是人力资源成本投入产出比的提高。
十几年前我就陪着老板听过345薪酬的课。记得当时我问了个自以为很专业的问题:采用这样的薪酬模式,以后还怎么规划和储备人才?老板一句话轻松化解:企业都快活不下去了,还考虑什么规划和储备?在老板的眼里,这就是一个减人的工具。
随着对345薪酬的了解,发现当初老板和我都没有真正理解345薪酬,一直停留在字面意思,玩的是数字游戏。
实际上,华为也在用345薪酬,这才是345薪酬的正确打开方式。
为什么全世界都在降薪、裁员的时候,华为还能持续涨工资,频频爆出高薪招聘人才的新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华为的345薪酬策略。
华为HR的工作就三个字:减(人)、增(效)、长(工资)。为的是实现任正非:“5个人的活、由3个人干、发4个人的工资”的梦想(345薪酬策略)。很多企业只做了一个动作,就是减人加工作量。至于长工资,要不压根没有,要么拿出节省部分的一小部分。没有激励,哪里来的增效?
任正非认为,薪酬不是成本而是投资,对于员工要看ROI。只要有好的ROI,薪酬越多,说明回报越好。而非一味压榨员工的薪酬待遇,试图降低成本。这就是格局的差异,薪酬是投资而不是成本,但大部分老板眼里,薪酬就是成本。每当企业需要降本的时候,首先会选择裁员或降薪。
同样是345薪酬,其他老板想的是减人降薪,而任正非要的是投资回报率。这就是华为与其他企业的区别。如果你用了345薪酬员工依然没有动力,不是345薪酬有问题,而是你的认知有问题。
其实“345薪酬策略”的成功背后隐含着先人后事的逻辑,并且认为对于最关键、最合适的人,人力资源成本投入产出比值越大。企业将有限的薪酬激励资源优先投入到这些人身上,将产生更大的投资回报。可见,实施345薪酬,对选人的要求很高,选不到合适的人,就发挥不出来345薪酬的作用。
这样的薪酬模式,自然出现了像华为“高效率、高工资、高压力”的“三高”企业,但很多企业用偏看345薪酬。因为不想给高薪,或认为没必要给高薪,这样就形成加量不加价的情况。
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会带来恶性循环,导致人力资源效率不高,从而影响业绩结果的提升,更进一步使得企业在对合适人员激励方面缩手缩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