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肩负着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加快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核心竞争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发挥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全国两会精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强化政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锚定发展目标,增强改革定力,聚焦重点关键,履行经济责任,以新担当新作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在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中实现再突破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外部环境科学判断以及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积极主动应对各类风险因素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挑战,采取针对性硬措施推动经济效益筑底企稳。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创新、优化结构、防范风险,持续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品牌价值“五个价值”,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切实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战略定位,用好用足国家一系列稳增长支持政策,以高质量发展为鲜明导向,以实施提质增效、价值创造行动为重要抓手,全力以赴实现利润总额稳定增长,资产负债率总体稳定,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收现率同比提升的“一利五率”指标,以高质量发展的稳增长助力稳大盘、稳预期、振经济。
加强战略规划引领,在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中实现再突破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深刻认识到,国家重大战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要在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质量强国、绿色低碳转型、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重大战略中锐意实践、勇于攻坚。要深刻理解国家战略重要意图,准确把握国家战略核心目标,推动企业战略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实现企业战略规划与国家战略规划的衔接互动,确保企业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目标一致,充分发挥战略支撑作用。要抓住收官“十四五”规划、谋划“十五五”规划重要契机,提升优化资源配置能力水平,加大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力度,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加快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展现新作为。
聚焦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在促进科技自立自强中实现再突破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必须要更加坚定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着眼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安全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争夺科技制高点,取得竞争主动权,以“国之重器”扛起“国之重任”。加快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主动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任务,深入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强化行业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努力突破和掌握更多源头底层技术。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升级创新联合体,优化合作组织模式,完善要素共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不断增强创新合力。深入实施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采购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迭代升级,一体推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生态构建,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健全完善现代公司治理,在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中实现再突破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在完善公司治理中不断加强党的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好发挥在构建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中的重要作用。要结合生产经营情况、行业特点、集团管控模式等,及时评估党委前置研究事项清单运行效果,明晰前置研究讨论范围,抓好实质性把关定向,做好与“三重一大”事项范围和标准的衔接。加快建设科学、理性、高效的董事会,健全选聘机制,突出专业能力,选优配强外部董事,强化正向引导,鼓励外部董事尽职尽责、高效行权。根据各级子企业功能定位、业务类型、管控模式、发展阶段等,通过分层分类施策深化子企业董事会建设。从章程修订、职能承接、人员安排、工商变更、加强监督等方面,保障监事会职能有序承接,进一步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加快健全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以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敢为带动企业敢干、员工敢首创。